第62章 洋畫中用(第2/4 頁)
仲青努力領會著精神:“比如說豆腐,根本沒法雕刻,又比如豬牛羊肉,爛成一攤,也很難塑形。如果把這樣的食材都做出造型來了,肯定會獲得滿堂彩。”
師父見孺子可教,老懷大暢,說道:“是這個理,先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吧。還有時間,這條路走不通了,再去走好走的路。”
仲青又跟顧韜晦商量:“你說葷菜裡做造型比較好的是哪一些?怎麼做?”
顧韜晦說:“海產品相對造型比較容易做,但按你師父的意思,容易做的都不要碰,避免跟別人撞車,最好自己創新一條最難做的造型。”
仲青說:“金庸小說裡說到了豆腐的造型,與古詩意境搭配,二十四橋明月夜,把豆腐做成圓月,嵌入火腿當中,蒸熟之後火腿的鮮香被豆腐吸收,聽起來就很好吃。但豆腐做成明月比較容易。我還看見過把軟嫩的豆腐雕成壽星模樣的,但是是生豆腐,燒熟之後肯定就一塌糊塗了。”
顧韜晦說:“所以才困難嘛,豬牛羊肉最麻煩的就是燒熟之後無法定形,解決了這個,此題就解了。”
仲青靈機一動,說:“你說如果我們選取一幅比較有名的古畫,然後用菜把這幅畫複製出來,是不是會超出想象?”
顧韜晦停頓了幾秒鐘,回答道:“這個也是個方向,先要選好合適的畫,再來搭配合適的菜。”
仲青繼續頭腦風暴:“也可以是西洋畫,西洋畫用菜複製應該更容易,但感覺會不好吃,而且缺乏意境。”
顧韜晦說:“中國畫吧,山水畫,畫風清淡,留白處多,擺盤好看。”
仲青又抬槓:“但油畫更適合使用紅肉製作,色彩更豐富。”
顧韜晦說:“先選畫吧,兩種風格的都選一幅。”
於是第二天去了圖書館,搬了一堆畫冊出來找,最後,發現中國畫的山水和花鳥都不適合做菜,人物更不行,因為內容不多,色彩平淡,可供發揮的空間也很小。
最後看到梵高的《星空》,顧韜晦說:“就這幅吧,雖然我第一次見,但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仲青狂笑:“梵高要是知道,會從墳墓裡面爬出來掐死你的。”
接下來就是設計與畫面相吻合的菜品,這個一定要出人意料,不然這道菜就平庸了。
顧韜晦出主意說:“對於藍顏色的背景,是可以選取一個藍色的天然色素,把醬汁調成藍色的,鋪滿整個盤底就行了。當然還可以取個巧,即選用海藍色的餐具,這樣,露白的地方全是藍色,我們只需要選取其它顏色的食材就可以了。”
仲青同意後一種方案,當然,藍色的瓷盤並不好找,這個只好求助於師父。師父說這個沒問題,他去找燒製瓷器的單位,看他們有沒有留底的樣品。
剩下來的,就是藍白色絲狀的銀河用染了色的烏冬麵來表現,鵝黃色的星辰用蟹黃來妝點,紅黑色的城堡用烤制的牛肉絲來呈現,還有綠色的樹,這個最簡單,西蘭花就可以解決。
仲青像一個畫家一樣探討著各種不同顏色食材的搭配,又要在同一種顏色下面選取最吸人眼球的食材。
顧韜晦說:“最頂級的廚師,也可以稱作是藝術家,像庖丁解牛,莊子說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就是音樂大師。而色彩和搭配,與畫家則異曲同工。脫形於匠人的窠臼,才能進入廚藝大師的境界。你受世俗的牽扯太多,不純粹,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但可以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仲青說:“大師是要有天賦的,而且是巨大的天賦,我可能有些小聰明,但離大師的境界還是太遠。這個我有自知之明,但現代社會,專精一樣可能出不了頭,樣樣懂一點可能還更適應這個社會。”
顧韜晦嘆道:“不同的道路罷了。我坐到了御廚最高的位子,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