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縣試二(求追讀)(第2/2 頁)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只不過在王安石熙寧興學後,試帖詩在科舉中被廢除,直到乾隆時,試帖詩才在科舉中恢復。
不過明清不重詩賦。
只要試帖詩的韻腳不出錯,沒有重字,做好避諱就可。
這道題基本上就是形式題,並不難。
說到避諱。
徐行又檢查了一下自己所做的八股。
見八股中沒有出現錯漏,這才開始準備謄寫試卷。
他養心敬神了一小會。
就這一會的功夫,就已經有考生前往公堂交卷,請吳縣令閱卷,時間比考試結束提前了不少。
徐行沒有心慌意亂,仍舊氣定神閒。
提前交卷,又不會增分,為了一時的光鮮,沒必要。
時間緩緩過去。
天色也漸漸暗沉了下來,一些考房點起了蠟燭。
燭光亮起。
“呼!”
筆落,徐行細心吹乾試卷上的筆跡,防止墨跡汙了試卷。若是汙卷,直接就是落榜,哪怕寫的文章再是錦繡,也無半點機會。
時間臨近申時,衙役們輕輕敲鑼提醒。
見此,徐行也不在等待,縣試就是申時擊鼓結束。
他起身,拿著試卷走至公堂,將其呈遞給早就站立在一旁的書吏。
雖然他此次也算提前交卷。
但此時交卷有個好處,出門時不必排隊。因為要是坐等書吏收卷,待會與他一同出考場的至少有四五百人。
不是誰都是才思敏捷之輩,哪怕考試考一天,對大多數人來說,這點時間都不夠用。有時候,一句話,一段話,都要苦思冥想數個時辰。
交完試卷後,徐行沒有著急離開,依禮給吳縣令施了一禮。
此次縣試過後,若他中榜,吳縣令也算是他的坐師。
亦算是關係網中的一環。
“將他的文章拿來我看看。”
令人意外的是,在公堂上正打盹的吳縣令見到徐行交卷,竟然生氣了幾分興趣,對書吏擺了擺手,讓其將試卷呈上。
書吏聞言,痴楞了一下。
按理說,縣令只會對最早交卷的考生試卷有興趣。
因為這些人,都是文思極佳、才思敏捷之輩。
但——
徐行倒數交卷……。
不過他也沒遲疑,雙手捧起試卷遞給吳縣令。
“此八股看似平起,但仔細觀之,亦有可取之處。”
“來人,取硃筆。”
吳縣令微微一笑,對試卷畫了一個紅o。
為防止作弊,在科舉考試之中,考官評閱卷子的優劣,並不能用文字直接評價,而是以一定的符號表示。
通常的符號有五個。
分別為“圈”(o),“尖”(△)、點(、)、“直”(|)、“叉”(x)這五個符號表示。
而紅圈,則代表此試卷被錄取。
關係!
背景!
徐行再一次被震撼住了。
儘管他知道劉院長等人不會為了他一個學生而去給吳縣長打招呼,但親眼見到吳縣長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