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o;蠻橫&rdo;的決定時也從不曾有過絲毫的猶豫。一九三三年,當德國處於百廢待舉之際,他就已經著手改組、鞏固和加強這個國家。同時,他已開始將德國從國際羈絆中解放出來,並恢復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儘管有許多人表示懷疑,但他還是成功了;儘管懷疑他的人總比信任他的人要多,但他的兼併政策還是成功地得到貫徹。希特勒現在坦率地承認,他一開始就決定消滅捷克斯洛伐克。不過,他又指出,他不得不分階段進行。至於說到他與西方列強算總帳的最終目標,他還沒有徹底弄清的唯一問題是,究竟應當先從東面還是先從西面下手。那些經常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認為希特勒的計劃意味著鬥爭,除了鬥爭別無其他。希特勒卻反駁道,對他來說,鬥爭實際上就是各民族的命運。順便他還提醒他們:德國的生存空間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他們有責任使德國的領土與人口相適應,而不是相反。萬物都必須把為生存空間而鬥爭作為天職。否則,就只有放棄生存的權利。
不過,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也能說明為什麼同西方的鬥爭是不可避免的。自從德意志帝國建立以來,英法與德國之間的對抗就不斷加劇;西方各國總在努力使帝國得不到鞏固。在十九世紀末,毛奇就已經相當清醒地認識到,遲早總會有一場決戰,為此,他曾一度主張過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但由於俾斯麥的後任缺乏果斷,帝國白白放過了最有利的時機。當決戰最終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形式到來時,帝國卻發現自己面臨著兩線作戰的災難。今天是六七十年來第一次,德國無需兩線作戰。但誰也無法預見這種有利的形式將能維持多久,當下採取行動已刻不容緩。無論如何,他決不會毫無目的地重建德國武裝部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