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步步驚心(第2/3 頁)
又處在這個位置,難道就一點兒也沒有動心嗎?”
元侃早明白父皇洞悉一切,謹慎並坦言道:“身為皇子,若說兒臣沒有一絲念頭,那自然口是心非。但是事關國體大事,當然由父皇乾綱獨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兒臣掂量得清楚。兒臣盡心做好該做的事情,父皇自會看在眼裡,即使最後不屬兒臣,兒臣也會盡心輔佐兄弟們。太祖、父皇創業不易,兒臣不會為了一己私心,亂了祖宗家法!”
太宗點了點頭說:“這話倒是誠懇,這些年,朕一直沒有提及儲君之事。一則因為歷代因立儲而開啟爭端的事例太多,大宋剛剛立國,百業待興,怎麼能經得起如此折騰。如今社會風氣浮躁,若建立太子,那麼太子屬官均需向其稱臣。屬官與朝臣平起平坐,令朝臣們情何以堪?再則,你們幾個雖說開府出閣。到底未有成人之性,因此朕才精心挑選良善之士輔助你們,等你們學有所成,立儲之事自有定奪!”
元侃早驚出了一身冷汗,誠惶誠恐道:“父皇殫精竭慮,只恨兒臣沒有早日體諒父皇良苦用心,實在愧疚難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太宗擺了擺手,面色中帶著倦意,突然又說了一句:“前日有宮人報開寶皇后病重,朕已遣太醫前往東宮。你且退下吧。”
太宗說這句話時,神色複雜,元侃臉色一怔,卻又不敢多問,連忙起身頓首告退。
元侃退出西暖閣,向東望了望幽深靜謐的東宮,只覺得心頭升出一股莫名的寒意。
東宮,曾是楚王居住之處,楚王在重陽節一場大火燒燬了這裡;這個破敗失修的地方就成為開寶皇后療養居所。她默默無聞地在這裡幽居了十幾年,人們似乎忘記了宮裡還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
宋後為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之長女,生母為後漢永寧公主。宋後的小妹則嫁與寇準為妻。
出生於顯貴之家的宋氏自幼出入宮廷,因而見多識廣,進退有度。幼時隨母入見,即為後周太祖郭威所喜愛,賜以冠帔。開寶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納入宮為皇后,時年十七歲,成為宋太祖繼孝惠賀皇后(929-958年)、孝明王皇后之後的第三位皇后。
太祖比宋皇后大二十五歲,甚至其元配所生長子趙德昭(951-979年)也比宋後要年長一歲,然而夫妻相處和洽。宋皇后性情柔順好禮,史稱她每當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日夜,太祖暴崩,皇弟趙光義嗣位為太宗,宋皇后身為皇嫂,無法成為皇太后,因而上徽號為開寶皇后。
宋後十七歲入宮,到現在也不過四十四歲左右。可她如今兩鬢斑白、形容枯槁,像是一隻腳已經進了棺材。
元侃移步出宮,王繼忠等人早已等候多時。
元侃朝王繼忠丟個眼色兒,繼忠會意,遣轎伕等眾人先行回南衙;他則陪王爺信步東門瓦市,美其名曰體察民情。
“山溪花塢,輕飄香霧。柳枝青,鶯歌燕舞。數欲傳情,奈鴻雁,不曾飛去,倚闌干,詠伊秀句。思念一度,情濃一度。實難忘、紅燭私語。柳徑春深,尋夢來、花壇廊廡,月兒圓,與誰共處?”
燭光下,劉娥輕鋪紙張,將這首《解佩令》謄抄下來。這首詞是數天前元侃差人送來的。幾經背誦,早已爛熟於心。
近了,近了,隨著李思芳掀簾子的聲音,接著是元侃那熟悉的腳步聲。
一雙溫熱的手緩緩搭過肩頭,劉娥嘴角上揚,閉上眼睛,盡情享受著元侃的愛撫。
元侃溫潤的嘴唇輕觸著劉娥的耳垂,劉娥再也把持不住,放下手中的毛筆,熱烈地回應著他。
紅綃帳中,元侃索要了一次又一次,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釋放出連日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