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2/3 頁)
、鐵質和核黃素。
從前文提到的宮廷飲食選單裡,最引人注意的還有以雞鴨入菜的次數,多於豬、牛、羊或海鮮。作為調味和作料,沒有比醬油、油、鹽、醋、玉桂、姜和胡椒使用得更多。不管這是不是所有清朝皇帝的標準選單,或者可能只是反映乾隆個人的口味,後者似乎更接近事實。如果的確如此的話,乾隆的口味在中國烹飪手法裡,很明顯是比較喜歡北方菜。不過,圓明園裡的御廚是完全有能力應付任何來自皇帝的需求。
在1784年農曆年正月十二日的一個早上,乾隆在長春園裡的淳化軒進早膳。這頓講究的早膳跟昨天夜裡的晚膳一樣奢侈,選單再一次記載了包括多道用切絲、調味、烤鴨和雞肉來煮燕窩的菜餚,再加上鹿尾、開胃菜、小包子、白糕、肉菇餡包和盛在銀盒裡的冷盤。桌上另外還有四碟用銀盤盛載的切細的蔬菜、鹹肉、野雞瓜、鴨子餡散旦餃子,配上白飯和稀飯,以及水果。除了這些主要菜餚之外,在餐廳裡的幾張小桌子上,擺放了各種以小麥製成的食品、奶,和幾片冷豬肉與羊肉以滿足乾隆的胃口。用過這一頓豐盛的早膳之後,乾隆就前往&ldo;山高水長&rdo;,在一個大型的蒙古包裡跟一班喇嘛會面,同時有各種不同的麵食伺候。雖然當天沒有一頓正式的午膳,但一些簡單的食物像麵食、水果和茶都充分供應。到了晚上,乾隆返回同樂園用晚膳,選單跟頭一天的晚膳一模一樣。
清代的統治者似乎都很節制地飲用適量的葡萄酒和穀物酒,並固定飲用小量的奶。看來布勞岱爾(fernandbraudel,1902‐1985)必須要更正所說的&ldo;中國向來刻意地不用乳酪和奶油&rdo;的論點。在所有飲料之中,中國人飲用最多的非茶莫屬,那是中國的天然飲料。以茶代酒的習慣似乎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代(220‐265)。在大清朝的中國,滿族與漢人都習慣把茶葉當做珍貴的結婚賀禮。事實上,在紫禁城和圓明園裡的每一幢主建築內都有一間優雅的茶室。重要的皇室成員像皇帝、皇后和皇子,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特定的茶室。皇帝的茶室稱為&ldo;御茶房&rdo;,由兩名七品的官員打理,他們負責處理茶葉、茶壺和瓷、金、銀的茶杯。茶葉一般會準備在茶壺或茶杯裡再加入滾熱的水,經常是趁熱喝,不加糖或其他新增物;冰茶則是聞所未聞。在圓明園裡用來泡茶的清水,只取自附近的玉泉山,那裡的水質被視為是最好的。乾隆於1756年南巡的時候,就隨身帶著這種&ldo;純淨&rdo;的水。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