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傳統與創新(第1/3 頁)
事實證明方家俊找的團隊還是有點水準的,在《再生緣》本身網路熱度還不高的情況下硬生生給它弄出了一兩個熱搜。
重點還是集中在不尊重傳統文化上。現在人對傳統話題都很敏感,其他領域又有“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這種很出名又很普適的金句,一時間討論玩梗的人特別多。
最開始那幾個帖子附圖都是偷拍的照片,但是技巧還不錯,拍得特別醜,尤其是被重點罵了的春紅,很快就有人做了春紅的表情包,關鍵詞都跟坦克有關。
還有現場錄音的,不知道是不是錄了全場然後擷取的演員唱腔飄了的段落,沒有畫面就配上各種吐槽表情包,大家一起雲聽戲雲白眼的效果也非常好。
網路上跟風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現場去看過《再生緣》,也沒有多少惡意,純粹是覺得玩梗有意思。但因為梗的源頭是有惡意的,所以就導致了整個的熱搜都是偏負面的。
這時候市博官方發了一段採訪黃梅戲劇團顧問老師的影片,好像也不是刻意回應,而是正常的宣發流程。
影片裡主要展現了顧問老師從面試演員開始到排練的過程,整體呈紀錄片形式,氛圍都很輕鬆,後面還有演員跟顧問老師專門進行的戲曲方面的表演訓練。
許婧面進來的都是沒什麼名氣的小演員,和當時山海經的演員們一樣,能和相對官方的平臺合作,這種機會她們都格外珍惜,訓練也就特別刻苦。
演員努不努力其實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不用說,看一看她們第一天的身段和唱腔,再看一看一個月後的表現,努力了多少取得了多少進步一目瞭然。
而即便如此,過程中好幾個女演員都因為無法達到顧問老師的標準而自責,急到落淚。
大家湊在一起一邊壓腿一邊吊嗓子的時候還會相互交流自己哪裡唱得不好做得不好,結果就是越說越沮喪,越練越緊繃。
直到顧問老師發現大家的狀態都不太對,一問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顧問老師就很坦然地說:“那你肯定達不到我的水平啊,你唱了多久我唱了多久,要讓你們練一個月就跟我一樣,那我趁早退休好啦。”
老師講話直率大方,表情也很生動,就逗笑了演員們。
後面採訪時也提到了演員們專業水平的問題,顧問老師就很直接地說:“因為她們演的就不是專業的黃梅戲,這是話劇啊,你用太專業的標準要求她們本來就不合理,這本來就是一個新與舊、戲曲與話劇融合創新的戲,我覺得重點還是要看這部劇本身創新的部分。”
“老師您一直在提創新,創新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對傳統的功夫放低要求,對傳統的戲曲隨意改編呢?”
“其實我覺得,傳統和創新並不矛盾。我們這個戲和博物館裡另一個出土文物的展覽是同期上的,我只是個顧問,不好亂說,但實際上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分類的,好像我們黃梅戲跟那些只能放在櫥窗裡看的文物是一樣的死物。可我們黃梅戲沒死啊!
“黃梅戲是傳統,但是我們黃梅戲演員是這個時代的人啊,黃梅戲觀眾也是這個時代的觀眾啊。傳統不是說你這個戲幾十年前怎麼演現在還怎麼演,那就沒有人要看啦,以前的戲多慢多拖沓呀,還有很多封建糟粕的東西,這些在幾十年前已經進行過整體的改編和調整了。
“現在很多觀眾所說的傳統,其實本來就是已經創新過的傳統。那我們這一代的黃梅戲演員,當然也不可以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吃老本,我們本身也在研究如何讓黃梅戲更跟得上時代,更能讓現在的觀眾喜歡。
“所以我們劇團才會答應跟這個話劇合作,其實就是來吸收,來看一看,其他行業是怎麼發展的。我覺得創新這個詞很好,跟傳統也不矛盾,不要覺得創新是個大詞,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