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一、曹靜照(第4/6 頁)
在奏疏上批寫了幾句慰勉之語,崇禎又拿起了第三份公文。
這封公文是孫承宗從山海關報來的。崇禎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孫承宗到山海關招撫祖大壽,在上個世界的歷史裡,他一直留在那裡督辦防務,因為穿越的蝴蝶效應,在本世界裡,他撫定祖大壽後便趕回京師,直至永平陷落,皇太極兵鋒抵臨山海,情勢危急,崇禎才再次派他離京赴關。
孫承宗在奏疏裡報告了山海關的兵力佈防,字裡行間似乎頗有章法,崇禎初看甚感滿意,但再往後看,臉色卻又沉重起來,卻見文末寫道山海關北路副將官惟賢與遊擊張奇化率部與敵軍交戰,不幸中流失身亡,士卒死傷三百餘人。
在前幾日的塘報中,還曾看到官惟賢在距山海關三十里的鳳凰店,率二千五百餘官兵與後金軍交戰十餘陣,雙方互有勝負,可不到十天時間,人突然就沒了,崇禎眉頭緊鎖,心裡不禁對孫承宗奏疏中的排兵佈陣暗暗生疑。
他拈起硃筆,思忖半晌,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批示,便將這奏疏置於一邊,繼續看下面的公文。
第四份公文是甘肅巡撫梅之煥的上奏,陳述其與甘肅總兵楊嘉謨率軍赴京勤王,軍隊行進到安定縣今甘肅定西時,悍卒王進才、殷登科、吳天印、王進禮四人鼓動軍士譁變,亂兵殺死參將孫懷忠,把總周道昌、連登魁,並劫走隨營軍餉,正月十一日奔回駐地蘭州。
所幸的是,相較於之前部眾譁變的山西巡撫耿如杞和總兵張鴻功,梅之煥此人更加精明能幹,膽略非凡,正月十一日,他與亂兵同一天趕到蘭州,向譁變的軍眾宣佈只誅殺首惡,挾從者不究,並出具賞格,積極開展平亂工作。兩天之後,軍眾裡的蒙古夷丁拜戶、哈傑等人,將倡亂的首犯王進才殺死,到了晚上又生擒殷登科、吳大印、王進禮三人斬首,搜回餉銀四百餘兩。次日,梅之煥同總兵楊嘉謨一起重整營伍,將作亂的那一營兵留下,其餘部隊繼續向北京出發勤王。
第五份公文是三邊總督楊鶴上奏,陝西邊賊王子順、苗美二人,糾合了一些流民和逃兵,數量發展到三、四千眾,劫掠綏德縣,擊敗明軍參將石在廊,並南下圍攻韓城縣。楊鶴和陝西巡撫劉廣生調集軍隊前往解圍,擊敗賊眾,斬首三千級。逃走的賊眾又往回跑到清澗縣劫掠,官兵追擊,王子順率112人向總兵杜文煥投降,苗美部被官軍追斬七十級,三百餘人投降,餘者分為二股,一股逃到安定縣,一股逃到西川。
西川是甘肅岷縣以西桃河兩岸地區,包括西寨、清水、十里等地的桃河沿岸河川區,東西綿延30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海拔在2305米至2463米之間。此地位於甘肅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賊眾逃到那裡,官軍很難追捕。
與此同時,苗美的叔叔苗登霧也發動叛亂,殺差官禇國恩等人,嘯聚於安定縣,劫掠鄜州、中部、宜君,河西道蔣士忠和總兵杜文煥一起擊敗賊眾,副將李卑、都司艾穆等部兵馬也陸續集結,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賊黨黃虎無奈向官軍乞降。
陝西動亂的根源,在於崇禎初年,新皇登基尹始,即行大刀闊斧地整飭吏治,裁撤驛站,淘汰冗兵,大量軍事和準軍事人員失去工作流入社會,而官府無力給予妥善安置,這些人都具備作戰技能,擁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人脈網路,互相串聯,嘯聚起事。加之陝甘地區連年乾旱,農業欠收,產生了大批的饑民,另外,河套地區自永樂朝被蒙古部落佔據,所謂的“套虜”就經常擾邊,天啟七年林丹汗被皇太極擊敗後西遷,又進一步加劇了河套的動盪,於是,以亂兵為主導,蒙古武士為助力,饑民為輔從的大動亂格局從此拉開序幕。
而己己之變的後金入塞侵明,破壞了明朝的行政體系和社會秩序,使得亂兵和饑民的行動更加失去控制,極大地促進了動亂的產生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