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母子團聚道盡苦衷 君臣促膝分兵在即(第4/6 頁)
“恭喜長史!”
易瓊微笑著低頭拱手。
只見臧宣卿搖了搖頭。
“青雲兄說笑了。”
“是喜是禍,尚未可知啊!”
“哦?長史為何這麼說?”
“適才你說吳淑媛已經來到江夏?”
“正是!”
“嗯,那我就知道了。”
“主帥本想找人接替我,但吳淑媛卻另有打算。”
“至於是何打算,我一時間還不清楚。”
易瓊搔了搔下巴,接過了話茬。
“蕭辰說過,時間會給出最優答案!”
“既然不知道他們是何用意,那咱們就邊走邊看便是。”
“呵呵呵,青雲兄所言甚是!”
“為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
二人稍作商議,易瓊和玉漱便回了營帳不說。
勤政堂裡,臨川王、安成王、徐修仁、袁昂、王遷和蕭辰等人依次跪坐。
皇帝見人來齊了,便放下硃筆,望了過去。
“康長明和昌義之二人所奏,你們都看到了。”
“今日召諸位來此,就是為了商議北徐州分兵之策。”
“蕭常侍,分兵之策由你最先提出,既如此,你再與大家說一說吧。”
“遵命。”
於是蕭辰起身來到大堂中央,稍作拱手。
“北徐州蕭刺史建議實施分兵之策,其目的重在補充我軍糧草。”
“奏表中所提十六字方針,乃是此計策的宗旨。”
“游擊戰,旨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偷襲侵擾為主。”
“將數萬大軍化整為零,此時索虜那邊同樣欠缺糧草,全軍士氣必然低沉。”
“而我軍分兵遊擊,才能衝破困境,得以生存。”
“子昭將軍點將用兵之能有口皆碑,他對分兵之策的理解也極為透徹。”
“加之靖藝將軍對分兵之策亦有獨到見解,二位將軍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此結果很是難得。”
“總而言之,眼下軍需供應難以為繼,倒不如藉此機會搏上一搏。”
蕭辰說完,再次低頭拱手示意。
皇帝聽後點了點頭。
“到底分兵與否,都說說看吧。”
徐修仁率先起身拱手。
“陛下,北徐州與索虜對峙已近半載,我朝律令有云:兵駐一處,方圓三百里之地當以糧草、布麻、青鐵等物補充軍需。”
“如今深秋已至,江東各地谷粟皆已收穫,而北徐州有將士八萬餘人,以往年收成估量,僅需在二兗、二徐,加之南豫州之地征斂,便可補足軍需。”
“如此,便無需分兵而治。”
“呵呵呵,徐令所言,未免過於臆斷了吧!”
袁昂起身,稍作拱手。
“尚書省掌管天下民情,北徐州耗費如何,還請陛下允許度支尚書王遷奏報。”
“恩准!”
於是王遷跪地叩首,而後起身筆直的站著。
“自春夏以來,北徐州戰事連連吃緊,朝廷三次補充兵員,日常軍需消耗亦是逐日增加。迄今為止,北徐州對峙已耗費粟米五十二萬斛,銀錢五百一十七萬,將士死傷共計兩萬五千餘人,耗費器物、撫卹銀錢尚無定數。”
王遷說完,退到了一旁。
袁昂再次上前,稍作拱手。
“度支尚書所言耗費,還在與日俱增。”
“如今北徐周邊四州二十一郡,已提前征斂了兩年調稅,今夏江東各地大水橫行,谷粟多已欠收。”
“若再行征斂,百姓便無糧可食。”
“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