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始社會繪畫藝術(第2/3 頁)
幾何紋。代表作品如紅陶《人面魚紋彩陶盆》,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帶有神秘色彩,可能與半坡公社的原始崇拜相關。《三魚紋彩陶盆》也是其典型作品。
- 廟底溝型別:以節奏感和韻律美見長,常用雙關法,流行圓點、三角形、花瓣紋。如紅陶《花瓣紋彩陶盆》,其器表磨光,斂口,沿外折,鼓腹,腹下縮成高足,平底,繪黑彩,紋飾以圓點和弧邊三角相連綴,形成花瓣式彩繪的二方連續紋帶,紋理優美,線條簡潔流暢,裝飾效果強烈。
- 馬家窯文化:
- 馬家窯型別:以流動感和旋律見長,手法繁密緊緻,流行旋渦紋、波浪紋。代表作品有《旋渦紋彩陶盆》《旋渦紋彩陶甕》《舞蹈紋彩陶盆》《多人舞蹈紋彩陶盆》等。
- 半山型別:以秀麗精緻見長,多使用雙關手法與多樣性裝飾,流行鋸齒紋、菱形紋,如《米字紋甕》《菱形網格壺》等。
- 馬廠型別:以粗獷雄健見長,手法粗獷注重大效果,流行蛙紋、變形人體紋樣,像《蛙紋壺》《變形人體紋壺》等。
此外,還有擬形陶器如灰陶《鴞形鳥尊\/陶鷹鼎》,它將實用性與原始藝術中的動物美感相結合,周身光潔無紋飾,結構清晰且體積感強,顯得桀驁雄猛、威武雄壯,有前撲的動勢。
原始社會的繪畫是中國美術的起源與萌芽,展示了文明初期生產力進步推動文化發展的史實,也體現了美術與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生活習性等的物質載體關係。這些繪畫反映了原始先民對自然的觀察和理解,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審美觀念。其天真、稚拙的畫風讓人感受到濃郁的原始氣息,對中國繪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始社會中國繪畫的主要代表作有:
- 《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帶有神秘色彩,可能與半坡公社的原始崇拜有關。
- 《花瓣紋彩陶盆》:器表磨光,斂口,沿外折,鼓腹,腹下縮成高足,平底,繪黑彩,其紋飾以圓點和弧邊三角相連綴,形成花瓣式彩繪的二方連續紋帶,紋理優美,線條簡潔流暢,裝飾效果強烈。
- 《旋渦紋彩陶盆》: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別的代表作品,馬家窯文化以流動感和旋律見長,其彩陶常用旋渦紋等圖案。
- 《舞蹈紋彩陶盆》: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別,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是其代表作。盆上繪有三組跳舞的人群,舞者手牽手,動作協調一致,展現了原始舞蹈的場景。
- 《鸛魚石斧彩陶缸》:上面繪有鸛鳥叼魚和帶柄石斧的圖案,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此外,還有一些巖畫也是原始社會繪畫的重要代表。北方巖畫以內蒙古陰山岩畫、寧夏賀蘭山岩畫為代表,其內容以動物為主,風格寫實,多是經磨刻、敲鑿、線刻而成;南方巖畫主要有廣西左江巖畫、雲南滄源巖畫、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巖畫等,製作大都以紅色塗繪,色彩穩定,人物形象多透過四肢位置體現動作、體態和感情,動物則重點刻畫角、尾、耳等特徵部位。
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活、信仰和審美觀念,展示了當時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同時,大地灣地畫也是原始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1978-1984年發掘的用炭黑在地面上繪製而成的畫作,關於其內容有“巫術說”“狩獵說”“祭祀說”等不同看法。
原始社會繪畫藝術對後世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1. 奠定以線造型的基礎:原始繪畫大多以線條造型,表現出流暢自然、生動傳神的特質,奠定了中國畫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