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太原黃巾甲子年年終總結(一)(第2/2 頁)
右的茂田,不足者,缺一畝茂田加配給三畝良田,再不足者,缺一畝良田加配給五畝中田。
太原本地農戶的處置則是,家中男丁多者,氣力充足,食量也大,可以多分五到十畝,以高田旱田荒田為主,高田路途遠,旱田挑水擔水累,荒田需要重新打理,正適合多勞力。
若婦女多者,則少給其田,數量上少給,質量上提高,以有開墾基礎的劣田優先,儘量選擇低地,近水的位置。
根據分配的田地位置,需要喬遷新居,另居別館的,由黃巾軍出錢出人,免費搬家拆家同時新建新家。
黃巾工匠必須在一個月內完工,最遲在第一場雪落下之前完成。
建造工程由一支小隊監督,失期者,遭遇天災戰禍等不可抗力的,免責,若無明確原因,斬帶隊隊率一人,工頭杖三十,全體隊卒以及工匠杖二十。
遷居人員,期間食宿費用,所需醫療,人身安全,全部由黃巾軍派遣一支小隊負責,若有明確責任在於保護不力,缺醫少食的,斬帶隊隊率一人,全體隊卒杖二十。
何儀對張燕提出的這些田地政策理解的很透徹,在陽曲縣及周邊地區,除了了幾次需要拔劍相逼外,基本執行的很順利。
“根據督軍提供的配方,那個叫土法水泥的東西起了很大幫助,呼叫我黃巾軍士卒八千餘人,黃巾工匠一百一十六人,新建水泥碎石房三百六十七座,新建茅屋兩百二十七座,另有二十七戶人家暫未安置。”
張燕點點頭,太原多山,自然也多山石,弄些石灰做成土法水泥,就地取材不是什麼難事,但水泥只是個粘著劑,光有水泥沒有鋼筋和其他材料是建不成牢固房屋的,還是要運碎石過來做牆,運木頭做房梁,運瓦片做遮頂。
有土法水泥的黃巾建築大隊,只是有了節省建造時間的便利,和省卻糯米汁的花費,相對來講省錢省時。
張燕的原計劃,是儘量把百姓的房子換成水泥碎石牆木樑瓦房,以後免得,茅屋為秋風所破。
抗震級別也高一些,地震時候可以少死些人,災情緩解一些,黃巾軍也可以少花一些人手和錢糧去救災。
就從這次拆遷,給大家一個初步印象,無論是冀州百姓也好還是太原本地百姓也好,都能認識到,這是一個不漏風比較保暖,抗震還防盜的堅固房子,是大家都能擁有的房子。
至於茅屋,由於工期實在過於緊張,張燕也不是一個很刻薄的人,實在完不成,就先畫好位置,搭個茅草屋讓他們先住進去,來年再補上。
但這樣子寬鬆的條件,還有人沒有得到安置,這就有些問題了。
張燕敲了敲桌角,問道:“那二十七戶沒有安置是個什麼情況?”
“其中有七戶,教唆他人反對分田,暫時扣押,封閉房產。”
“六戶有孕婦,產期臨近,還有三戶有新生兒,皆不宜此時動工,所以仍舊留在原地。”
“另外十一戶則有案底留存,鄉民多怨之,不想其分田,也有人牽扯令狐韜叛亂之事中,留待審查。”
何儀細細說來,還掏出了一份竹簡,“詳細的情況我已經記錄下來,也寫了些我自己的意見,但不敢隨意決定,所以留待至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