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帝國時代。1948年以色列建國戰爭後,戈蘭高地更是用兵重地。敘利亞利用地勢之便,在高地上炮擊山谷中的以色列村莊,猶太人除了捱打、躲避,無可奈何。
在戰爭中逐漸壯大起來的以色列軍隊,自然不甘心這種“打不還手”的遭遇。沙龍在自傳《一個戰士》中描述,經過三軍高層的精心策劃,他曾率領以色列最精銳的傘兵部隊,奇襲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生擒30名敘利亞俘虜,以交換敘利亞手中的猶太軍人。
襲擊的成功讓以色列開國總理本-古裡安欣喜若狂,年輕的沙龍則名震三軍。
策劃這些奇襲的,則是以色列赫赫有名的獨眼將軍達揚。
1967年6月5日,正是在達揚指揮下,以色列軍隊閃電奇襲戈蘭高地,敘利亞軍隊全線潰敗,戈蘭高地就此被以色列納入囊中。在這場為期六天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戰果輝煌:除了戈蘭高地外,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東耶路撒冷,猶太人原來覬覦已久的地方,統統被佔領。
“六日戰爭”奠定了今後中東的政治格局。以色列由此在今後幾十年一直保持了阿拉伯世界的軍事和戰略優勢,並憑藉著手中的大量被佔土地,掌握了討價還價的籌碼。
“眼淚谷”和“鬼城”
在戈蘭高地,戰爭痕跡隨處可見。從高地南側,回望旁邊峽谷,更讓人驚心動魄。遠處,就是約旦河谷的一座鐵橋,早已被炸斷,只剩下黑色鏽蝕的殘端掛在山谷間。當地人告訴我,這是當年以色列為阻滯阿拉伯軍隊的進攻炸燬的。
16。匕首;插在中東心臟部位(2)
遠山蒼茫,山風陣陣,殘破的鐵橋在山風中發出“嗚嗚”的鳴叫聲。不由不令人想起幾十年前的炮火硝煙、戰場撕殺。
1973年的戈蘭高地,是5次中東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場。所有戰事中,最殘酷的莫過於高地東部的“眼淚谷”坦克大戰。
與高地南部和西部陡峭地勢有所不同,“眼淚谷”地形開闊,坡度和緩,戰略位置尤其重要。對以色列來說,守住此地,等於扼住了敘利亞軍隊進攻的咽喉;對敘利亞來說,攻佔此谷,將可收取戈蘭高地以雪當年敗陣之辱。但因為坡度的關係,要守住咽喉,相當不易。
當地以色列人對我介紹:1973年突然爆發的“贖罪日戰爭”中,敘利亞正是把這裡當作突破口,調集大批坦克,奇襲以色列守軍,雙方在這裡展開坦克大戰,敘以部隊犬牙交錯,陣地多次易手。可以想象,現在的荒草下,當年曾到處是血水和受傷士兵的嗚咽。
以色列承受了建國以來最大的陣痛:一個旅的以色列部隊幾乎全部陣亡。戰事結束後,他們的家人來此憑弔親人,站在戈蘭高地山坡上,遙望山谷荒草,呼喚死去的親人。母親們在這裡潸然淚下,白髮人哭黑髮人,這是怎樣的人間慘劇!
“贖罪日戰爭”留給以色列的教訓是慘痛的。猶太人第一次認識到:面對有龐大人口、深遠戰略縱深的阿拉伯世界,以色列永遠不可能只憑借武力進行征服,只有和平才是唯一出路。這才有以後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耶路撒冷,以色列人自發夾道歡迎。兩個水火不容的國家最終鑄劍為犁。
逝者已矣,戰爭留給生者的是無盡哀痛。陪同母親們登臨戰場的一位以色列將軍,被母親們的淚水震動,悽然將此谷命名為“眼淚谷”。
三十多年過去,“眼淚谷”最終成了一個著名的地理名詞,在以色列地圖上有明確的標記,也可見諸眾多世界知名記者筆下。
我登臨眼淚谷,荒草悽悽,零碎的坦克和其他軍車殘骸隨處可見。有一輛坦克已被炸得只剩下一個底盤,車身上仍寫著斗大的“V”字,炮口指向遠處的敘利亞陣地;一輛有點鏽蝕的坦克正中,則可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