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首楞嚴王三昧是啥意思 > 【第十三講】

【第十三講】(第1/7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沉浮商海開局擺大爛,你們怎麼全學我!愛若有歸期玄幻我居獲得無限能量體驚!帶球跑後我是頂流初戀小白兔修仙A變O後,傅總帶我重回巔峰執刃玫瑰全網黑後和頂流弟弟參加綜藝爆紅歡迎來到成神之旅容家有女要當家兔子身後三財狼江少的心尖寵:又乖又野五行封神山有飯香,予我歲月悠長重生後和前夫死敵結婚了跟著男朋友混娛樂圈不知身非客快穿之悠閒生活致命遊戲後遺症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十七頁,庚二、別就見精顯性。

大乘佛法的菩薩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學,有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些地方是不同的。比如說我們今天去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們依止善業去創造一個暫時安樂的果報,這一部分是共外道的。外道的修學也有安樂的果報,也有安樂的道法。但是在修善的時候,修習菩薩道之人心中有一種觀照的智慧——我們講心地法門,這一部分是不共外道的。也就是說,整個安樂的過程當中,我們還有一種解脫的功德。所以大乘的菩薩道,基本上是以覺悟作根本,它是透過一種心地的觀照而能夠產生解脫。所以,你看本經,阿難尊者啟請大乘的止觀法門,佛陀剛開始並沒有直接開示修學的法門,而是先發明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也就是說我們先要了解這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你透過這個道理的瞭解,才能夠生起日常生活當中一種圓頓的、微密的止觀,然後在每一個境界當中產生解脫。這樣的一種止觀,在本經當中,蕅益大師講出兩句話來總持我們前面的觀念。他說,整個修大乘止觀的基礎,就是在瞭解“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首先你要了解我們心中這個妄想,它是不真實的。為什麼不真實呢?因為它隨境生滅。你看,境有,心就有——有人讚歎你,你就起歡喜心;有人毀謗你,你就生氣。境無,則心無。這個很明顯是隨境生滅的嘛。既然它是一個生滅相,表示它不真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覓心了不可得”。它只是外境刺激產生一種暫時的影像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先了解到:妄想是無自性的,“達妄本空”。妄想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不應該跟隨妄想走的。它只是一時的感覺、一時的想法而已。

那麼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呢?知真本有。無始劫來,我們每一個人心的深處,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它白天也存在,晚上也存在,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去體會它的存在。它是恆常存在的,不管過去、現在、未來,它是恆常存在在那個地方。這個就是“知真本有”,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要找出來的那種清淨的本性,也就是成佛的根本。我們必須把清淨的本性找到,根據這個本性發菩提心,根據這個本性修六波羅蜜,這個功德才能夠恆久,因為以不生滅心產生的功德,才是不生滅的功德。所以找到我們清淨的本性是很重要的。

我們前面的經文都是在破妄,達妄本空,觀察妄想沒有真實的體性,所謂的“覓心了不可得”。這一科以後,佛陀正式顯真,開顯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清淨本性。那麼他是怎麼開顯的呢?他是個別地就著見精來開顯。見精就是我們從六根門頭裡面的見、聞、嗅、嘗、覺、知這六根的功能當中,特別就著見的功能,去開顯那個真實的見性。

這當中有兩段。我們看辛一、領旨哀請。

先看,追述痛悔。

阿難尊者經過佛陀七處的破妄以後,他能夠領受佛陀的旨意,而且以一種悲痛的心情,再一次啟請佛陀能夠繼續地顯真,不能只有破妄。你把我過去一直的好朋友——妄想破壞了,但是你要告訴我,我的家在哪裡,讓我的菩薩道有一個依止處。他啟請佛陀開顯我們眾生本具的佛性。

好,我們看經文: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這段經文是阿難尊者對自己出家十二年來的一個追述,一個回憶。對這樣的回憶,他的心情是非常的悲痛跟後悔的。我們看阿難尊者是怎麼回憶的。阿難尊者聽到佛陀前面講到兩種根本:一個是生死的根本,就是攀緣心;第二個是涅盤的根本,所謂的常住真心。聽了這兩種根本以後,

目錄
四合院:讓你當人你非要當禽獸?前任破產後我絕症痊癒了瑪法日記什麼?假千金和真少爺在一起了,成婚清穿之苟命日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