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混沌之氣是一方世界?一片天是一方世界,一片地也是一方世界。”
想著想著,張寒忽然覺得有些熟悉,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兒,張寒忽然的響起了為什麼會覺得這句話會這麼熟悉了,一個隱藏在腦海深處的念頭忽然的在張寒的腦海之中再次浮現,在後世之中似乎有些兩句話跟盤古所說的這句話非常的相近。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這兩句的意思都跟盤古所說的這句話非常相似,只不過,其第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乃是佛家學說,而“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乃是後世西方世界的一位哲學人物的學說。
在後世,張寒身為華夏國的異能者龍頭,他當然不可能只是每天了,為了完成各式各樣的任務,張寒也必須吸收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雖然後世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領導之下,在偉大的唯。物。主。義的領導之下,後世的人們已經對仙,神,佛,妖,魔等非常人的存在產生了漠視。
但張寒在受到自己所的影響,YY著自己就是那傳說之中的豬腳,以及那份對未知的好奇心理,所以,張寒在吸取各種各樣的知識的時候,也就順帶的看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書,而,佛家這具著名的“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以及西方那句跟這句話很相似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這兩句話也是讓張寒深深的記在了心裡。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句話是在後世的《華嚴經》之中提到的,其大概意思是,佛教認為一粒沙可見三千大世界,認為人可以修出百千萬化身,可以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張寒還記得,在後世佛教所有的佛經,乃至是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是罪惡的一生,,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是悲慘的,要求解脫,比如佛祖割肉喂鷹,比如西方的耶穌等等,都帶有悲觀主義sè彩。
唯有一部經書,也就是《華嚴經》這部經書不同,這部經書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這也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華嚴經》的重點是講“一真法界”,即,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張寒當時也覺得這句話很有趣,張寒還特意的去查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讓張寒更感到有興趣的是,就連偉大的科學,偉大的唯。物。主。義,在某些認知方面,跟這《華嚴經》上面所說的驚人不謀而合。
比如,科學對物的最基本組成物質的認識,曾經認為它是原子,後來又認為是粒子,再後來又認為是質子等等,事實上等於是說現在最前端的認識也是不徹底的,而佛教早在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無量光年前就認為“萬物無自xìng、無本質”!一個字——空,說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學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而“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這句話乃是在18世紀,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曾在一首名為《天真的暗示》的詩中提出的,當時,布萊克在《天真的暗示》之中是這樣寫到:“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這句話的意思其實跟佛教的“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很相像。
張寒甚至是在覺得不論是佛學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還是文學之中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它們要表述的意思應該都是大致相同的吧!
無論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還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兩個其實都乃是在表達生命永恆存在亙古不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