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雨夜託孤(第1/2 頁)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昏黑的雨夜,野外的小路和烏雲都是黑茫茫的,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兒漁火放射出的光芒,顯得格外明亮。雨絲密密麻麻,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了。等到明天清晨出去看看,整個成都城的花兒都會飽含雨水,紅豔豔、沉甸甸,更加嬌豔欲滴。這樣的雨夜,對於披星戴月辛苦討生活的龔美來說可不算什麼詩情畫意的夜晚,而且他也沒有打算明晨賞花的雅興。此時的他,踏著泥濘的小路,披著簡陋的蓑衣,擔著沉重的貨攤兒,只想儘快回到自己那個雖說貧苦但尚可遮風擋雨的家。
此時的龔美年方十八,本是郫縣人氏,家住鄉下。十二歲那年因家庭貧困便被送到成都來當了學徒,學習鍛造銀器的手藝。他的授業師父本是他的遠房親戚,近幾年,龔美漸漸出師,並另立門戶。他的鄉下父母也相繼病逝,只剩他獨自一人。龔美雖說另立門戶開始擺攤攬活兒,可是所得也僅供勉強餬口罷了。
當龔美深一腳淺一腳回到簡陋的家,還沒來得及卸下貨攤兒。意外發現隔壁鄰居王婆婆家的十四歲的孫女兒劉娥正在門口等他。這王婆婆和龔美一樣都不是成都人氏,劉娥尚在襁褓中,便父母雙亡,是外婆王氏和舅舅將她拉扯養大,天有不測風雲,原本身為家裡頂樑柱的舅舅年前也得了急病去世,劉娥舅母再也不堪生活重擔,帶著唯一女兒回了孃家。只剩一老一小的王婆婆和劉娥。為了討生活,年邁的王婆婆帶著劉娥也來到成都東城,劉娥白天到較為繁華的大慈寺旁鼗鼓賣藝,傍晚就和龔美一樣回到東城區破落的臨時歇腳處。龔美雖說和劉娥一樣窮苦,好在年輕有力氣,平素裡對這一老一小也沒少幫襯。劉娥早就視他為自家的大哥哥。
“美哥哥,你可回來了,快來瞧瞧婆婆吧!”劉娥看到龔美,差點兒要哭出聲來。龔美心說不好,這幾天陰雨連連,那著了風寒的王婆婆更是雪上加霜,眼見病情一日重似一日。龔美拔腿便隨劉娥跑向家徒四壁的屋內。眼見那風燭殘年的王婆婆已是下世的光景。當看到龔美進來,老人家渾濁的眼裡竟閃出一絲光亮,她示意龔美上前。拉著劉娥的手交到龔美手上,斷斷續續地說:“龔小哥,你是個好人,可憐我們家就剩小娥一個孤女,老身把她託付給你了!”龔美看了看泣不成聲的劉娥,重重地點了點頭。王婆婆微微嘆了一口氣說:“小娥生得這麼標緻,可惜託生在我們這樣的窮苦人家。從小就操勞養家,真真難為她了。”劉娥哭著說:“婆婆你別說了,我餵你吃藥,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小娥不能沒有你呀!”王婆婆搖了搖頭:“好孩子,別哭,你要好好活下去。”說到這裡,王婆婆把目光投向龔美:“幾年前有一個道士幫小娥看過相,那時候她還小,道士說小娥是大富大貴的命格,咳咳,可惜老身是看不到了。”“婆婆放心,我一定照顧好小娥的。”
當夜,王婆婆去世。劉娥哭得昏天黑地,在龔美的再三撫慰和幫助下,劉娥強打起精神,將婆婆草草下葬。安葬完婆婆,龔美親手幫劉娥熬了熱粥,勸說道:“小娥妹妹,婆婆臨終前把你託付給我,你一個女孩子怎麼生活呢,不如就搬我那裡住吧,今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劉娥思忖了一會兒,不言不語,只輕輕點了點頭。
成都東城大慈寺又稱大聖慈寺。相傳始建於隋。唐朝時著名高僧玄奘法師曾在這裡受戒並講經。“大聖慈寺”匾額由唐玄宗親賜。是當時蜀中規模最大的佛寺。寺附近商業繁榮,時興十二月市,即每個月都有以一個產品為核心的集市:一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大慈寺不僅是講經聖地,還流傳著才子佳人的動人傳說。據說前蜀人侯繼圖,出身於書香世家,在成都做官時政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