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富貴上門(第1/2 頁)
大宋都城汴京,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其周圍地勢坦蕩,雖說沒有象長安、洛陽等地有險要關隘和大山等天然固守屏障,但交通便利,水運發達。且天下人一直認為汴京自古就是王氣極盛的城市,所謂“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故東京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作為建都之地。最早在夏朝的中後期,第七代夏王杼遷都老丘,定都200餘年。在這裡夏王朝度過了鼎盛時期,老丘即在汴京附近。戰國時期的梁惠王,為了爭霸中原,於公元前364年正式將首都從安邑遷都到東京,故東京也稱“汴梁”“大梁”。當年太祖皇帝也曾經因汴京周圍無險可據,欲遷都洛陽或者長安。卻遭到太宗皇帝的強烈反對,一句“在德不在險”讓太祖皇帝最終打消了遷都念頭。如今汴京歷經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宋太祖一朝,已經成為“富麗天下無”的大都市。這裡商業發達,人煙稠密。從學者蔡修著書《鐵圍山叢談》裡可見一斑:“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街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意思是說東京城內夜市酒樓林立,燈火輝煌,人來人往,由於馬行街是鬧市,酒樓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和照明用的燭油徹夜燃燒,而蚊子最怕油的氣味,所以馬行街上連個蚊子都沒有。
這天,張耆換了便裝;提個包裹,穿過熱鬧的馬行街,經過一個十字街口,向南拐進一條稍顯偏僻的小巷子。小巷口旁邊有一個小茶攤兒;擺茶攤的是一位老者。張耆坐下後四下裡看了一下,此時喝茶的人並不多;他邊啜茶邊和老者攀談:“老丈可是久居此地呀?”
“是啊,老夫世代居於此,年老了就擺了這個小茶攤以維持生計。”
“哦,這周邊的鄰居街坊也都是街坊老鄰了?”
“十之六七都是,也有從外地輾轉來討生活的,畢竟是天子腳下嘛。”
“我聽說在瓦子裡說書唱鼓的劉小娘子也是住在這條巷子裡,聽她口音可不像本地人呀!”
“官人所說的劉小娘子是半年前搬到這裡的,老夫記得好像當初是來京城投奔親戚的,後來就安頓下來,以說書唱鼓為生;官人猜的沒錯,那劉小娘子並非本地人,應該來自於蜀中。”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原來是蜀中女子!想那蜀中離京師相去千里,且道路險阻;這劉小娘子一個弱女子,千里迢迢來京尋親;此番作為,非尋常人可比呀;不知她家中可還有什麼人?”
“好像只有夫妻二人。”
“夫妻二人?這劉小娘子年歲不大,看樣子不過十五歲,已然嫁人了?”
“官人有所不知,當初陪劉小娘子來京的是個銀匠,聽人說名叫龔美,年約二十多歲,他們兩個人,一個打製銀器,一個說書唱鼓,相依為命,可不就是夫妻嘛。”
“哦,巧了,我這正好有一些首飾需要打造,不知那龔美現在是否在家中?”
“沿著這條巷子盡頭的東面一處小院落就是他們家,官人去看了便知。”
“多謝老丈。”
張耆付了茶錢,沿著巷子慢慢踱進賣茶老者所說的破舊院落。院子裡,一個青年正光著膀子叮叮噹噹打製著金屬,抬頭看見張耆進院,連忙招呼道:“客官可要打製什麼首飾嗎?”
“眼下我們府上是有一批首飾需要打造,小哥可叫龔美?”
“正是!”那龔美見來了大買家,忙停下手中活計“客官,屋裡請。”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張耆環顧了屋內簡陋的擺設,在一張太師椅上坐了下來。龔美已到裡屋捧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