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面對同行心糾結(第2/3 頁)
原材料稱為“八材”,象牙即八材其中之一。
周代禮儀規定,只有諸侯在上朝的時候,才能持用象笏。
到了唐朝的時候,五品以下的官員,已經都能手持象牙笏。
象牙雕刻藝術是古老的民間工藝,商代牙雕工藝水平已很高,象牙主要製做筷、杯、紋飾和青銅器的風格雷同。
到了春秋時期,象牙除做生活用品外,還做劍鞘等其他用品。
到唐代,象牙的鏤雕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元代在皇宮內,成立了牙雕加工部門。到了17世紀時期,中國象牙雕刻造詣達到了新的水平,可套雕出幾個層次的雕件。
到了19世紀的中國,象牙雕刻藝術,已經具有了相當強的工業生產規模,象牙雕刻工藝品大量出口。
象牙雕刻內容有民俗、飛禽、走獸、花卉、童趣、神話、景物等等。
到了20世紀以後,全世界都有了動物保護意識,象牙雕刻作品已較日漸稀少少,更多的用於製作實用物品,如鏡框、麻將牌、把手、杯託、藥稱……等等。
,!
隨著象牙藝術品的不斷發展,華夏大地上,雖然還有地名是豫的中原省存在,可是一個人手牽一頭大象的象形字“豫”字,依然流傳千古,大象這種生物,卻早就已經在這一塊土地上滅絕,今天動物園裡,孩子們非常喜愛的大象,都是從遙遠的非洲,不遠萬里進口來的。
再一個例子是犀牛角。
華夏大地,最後一隻犀牛,根據歷史記載,於1922年因人類獵殺而滅絕。
犀牛角在歷史上曾經作為製作酒杯的原材料,是一種名貴中藥。一般先鋸成片,然後再鋸成筷子樣的小條,稱為犀角條。將此條用沸水浸軟或蒸軟,切成小片,稱為犀角片。將犀角銼為細末,為犀角粉。也有用犀角磨汁服的。作為中藥,犀角是著名的寒性藥物,具有清心安神、涼血止血、瀉火解毒之神奇功效。
犀角始載於漢《神農本草經》,為犀科動物印度犀、爪哇犀或蘇門犀的角,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藥用歷史,功能清熱、涼血、定驚、解毒。犀角配以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等三味,即為著名的犀角地黃湯,可以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現代將它用於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同仁堂在80年代前就曾經以每克3000-6000元收購。因為它用來保健是最佳的選擇。
兩千多年來,犀角一直是中藥的貴細藥材之首。今天,為了保護犀牛不致絕種,我們不得不將它從中藥的名錄中刪去。當然,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
一九九三年開始,華夏頒佈禁令,犀牛角禁止使用和運輸銷售,現在所有的中藥犀牛角,都是水牛角代替。
犀牛角是長在鼻子上的角質層,有單角和雙角之分。
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縱列在鼻子上,長有兩隻角。亞洲的蘇門答臘犀牛也是長兩隻角,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則是獨角犀牛。
犀牛角生長特徵,具有“前溝後崗”的特點。
什麼是“前溝後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條凹下去的溝,是“前溝”,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條凸出來的崗,是“後崗”,朝向上天。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邊口,好象製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覺。
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實後空”,“前實”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實心的;“後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腦門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犀牛年齡越大,空心則越長,實心則越短;
犀牛角有一條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輪的。
所有角製品的橫截面的開裂,都是圍繞著年輪綻開的。
犀牛角的顏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