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弊夏之略(第1/5 頁)
雖然有了處州來人通報了林劍的應對之策,料想中間不應該會出什麼問題,但是路途遙遠、音訊不通,終是放心不下。
而他們在到達秦州之時,正好收到了郴州楊晨給章楶發來的回信,信中除了對老經略的問好之詞以外,特地註明了兩句:客安好,友已在歸途。
這便是事先秦剛與林劍約定的暗語,客指替身,友指秦觀,想必還是林劍細心,在安排好了郴州之事後,認為楊晨給章楶的資訊通道會更快些,便託其帶了這兩句話回來。
兩人終於對此事放下了心。
秦剛想著,或許不過多久之後,便能收到老師從流求發來的資訊了。
章楶卻哼哼地說道:“老夫幫了你這個大忙,你在西北的事情可不能馬虎對待!”
“章老子您放心,您幫不幫這個忙,秦剛都不會對西北之事不盡心的!”
“哼!知道就好。”章楶又想了一下問道,“此次回到這裡,你的差遣與任務都變成了學政之事,料想在這西北之境,實施學政也非易事,你可有什麼個什麼章程?”
秦剛笑笑道:“所謂辦學,必要花錢。如今之西北,戰後民生凋敝,這錢從何處而來?所以,辦學之前的重點還是在興商,商業興盛起來,地方手頭有了錢,辦學一事,自然簡單了。”
“哈哈!看來你這次回來,還是要從商業做起嘛!”
於是,章楶先是陪著秦剛去了環州,而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孫路卻是得到了訊息,主動來到了環州,三人便在這裡相遇了。
“哎呀!在這個西北之地,能遇上章柳花共事原本就是一件幸事,不想還能再見秦華夏,老夫也算是不悔此行了啊!”孫路上來就大發感慨,而他的稱呼卻大有講究。
宋人重文輕武能到什麼地方,這裡可見一斑:這章楶如今是大宋西北第一名將,你若稱他章帥、或稱他本職章經略使,都不及稱他一聲“章柳花”更好,因為後者表明在整個大宋文學領域裡的獨特地位——詠柳花的詩詞中的翹楚或是代表。
同樣,秦剛雖然升官很快,這次做到了從六品的集賢殿修撰,不過孫路也因此次西線戰功,提拔到了從四品的寶文閣待制,所以他不稱秦剛的官職,而以“秦華夏”代稱,意指秦剛的《少年華夏說》一文揚名大宋,能與章楶並列齊名。
“正甫【注:孫路表字正甫】你的確是好福氣,徐之是我薦來的西北,卻是先去了鄜延,再到了你環慶,卻一直沒能在我那裡好好經營經營。”章楶的心裡總是不把這件事給放下。
“兩位老經略對小子過譽了,還是叫小子‘徐之’為好。”秦剛謙虛道。
“那倒也是,可惜徐之在我環州這裡連個一任都沒坐滿,這就又高升了。”孫路說道,秦剛到了環州,滿打滿算都不到一年,其間還有一半時間是在渭州談宋夏和議,但是他留在環州的那些學生,都因為他們治事理政的名氣都傳到了整個陝西諸路的官場上。在他們的一番操作下,再加上從保安遷來的各種工坊,還有巡檢趙駟從環州不斷出擊的戰鬥中所繳獲的紅利,竟使這環州的經濟與民生大有超越其路治地慶州之勢。
“哼,這小子在江淮發運司做了不到一年,知保安軍半年,再知環州不到一年,這裡面,可有哪一任是做滿的?不過要是都做滿了,還不知給他能折騰成什麼樣子呢!”章楶一頓看似責備的口氣,卻是對自己慧眼識才所得這個秦剛甚為得意。
“宋夏罷戰、邊境和平,此事功德無量。然邊臣言邊,更求務實,西賊狼子野心,只是暫藏。所以僅我環慶一路州縣官員,便對這重開各處榷場一事,議論不一。有人擔心,榷場通商讓西夏能夠更加方便地買到我們大宋物美價廉的商品,會幫助他們迅速提高國力,從而成為我們更強的對手與敵人?不知二位對此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