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3 頁)
為了開展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工作,潘漢年在香港,同方方等一起經常出席民主人士座談會,在《群眾》雜誌用筆名肖凱發表了多篇統一戰線論文,批評對美蔣幻想,宣傳革命到底。在國民黨特務和港英嚴密監視下,安排了李濟深等350名民主人士安全到解放區,為人民政協勝利召開作出貢獻。還對兩航起義作開端,他離港後由別人完成。
關於這個時期的工作,李克農同志1955年7月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到:&ldo;從1946年到1949年潘漢年在上海香港兩地的情報組織的來往電報及從1949年繳獲的蔣特檔案看,這一時期潘漢年所屬上海、香港兩地報告了有關蔣匪的軍事調動、建軍、向解放區派遣特務、蔣特電訊偵測情況,蔣美關係……等情報,現尚未查出可疑材料。&rdo;
潘漢年長期搞隱蔽鬥爭方面工作,曾作出過傑出貢獻。但由於敵區條件,保密嚴格,潘又嚴守紀律,從不談自己的功績。
第04章 在歷史的轉折點上
41 我所知道的潘漢年同志1
1本文原載《上海黨史資料通訊》1985年第5期。收入本書時作了刪節。
劉曉
我最初認識潘漢年同志是在中共江南省委(四中全會後改稱中共江蘇省委)工作的時候。
1931年2月,我擔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潘漢年擔任省委宣傳部部長。那時的省委秘書長,實際上只負責秘書處的檔案、發行、交通等事務工作和財務工作。秘書處機關設在老靶子路10號。後來搬到北四)11路一家布店樓上。秘書處負責交通工作的是王稼祥(蘇北人,和派往蘇區的中共中央代表團代表王稼祥同名同姓)和彭壽仁(湖南人)。負責財務工作的是彭休士,他管理省委的經費,先後和省委書記李維漢、王明直接聯絡。我只管秘書處油印檔案、交通、密寫等所需經費,每月造預算,經省委書記批准,向彭休士領取。我除了秘書處工作外,還要和中央特科經常聯絡。特科工作是直屬中央領導的。派來聯絡江蘇省委的是劉鼎和胡先青。潘漢年雖是省委宣傳部部長,但也參加中央特科的工作。
六屆三中全會以後,王明參加了江南省委的領導工作。他把花了半個月時間趕寫出來的《兩條路線》(1932年改名《為中共更加布林什維克化而鬥爭》)抄發給他的宗派集團傳閱,以新的左傾綱領來攻擊三中全會的決議,同時大規模地改組了上海各個區委,分派他的親信控制了各個區委。
1931年1月7日,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會上,王明等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指使下,以&ldo;執行國際路線&rdo;、&ldo;反對立三路線&rdo;、&ldo;反對調和主義&rdo;為旗號,提出一系列比李立三的冒險錯誤還要&ldo;左&rdo;的觀點。他們透過這次會議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會後,王明又當上了江蘇省委書記。當時,黨內矛盾很尖銳、很複雜。一方面,四中全會及其以後的中央,提拔了一些&ldo;左&rdo;傾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者到中央的領導崗位,同時過分地打擊了犯立三冒險錯誤的同志,錯誤地打擊了以霍秋白為首的所謂犯&ldo;調和路線錯誤&rdo;的同志。另一方面,羅章龍等在六屆四中全會前後進行分裂黨的活動。江蘇省委改組後,王克全帶了幾個人闖到省委秘書處的秘密機關裡來,他們氣勢洶洶地要接收省委的檔案、會議記錄和經費。當時,彭休士和我部在場,我們拒絕交出。他們不肯罷休,大吵大嚷。後來,潘漢年趕來了,對王克全說:這樣吵嚷引起了敵人的注意。王克全等怕發生危險也就溜走了。又一方面,王明等接連召開了江蘇省委擴大會議和第二次擴大的上海區委書記聯席會議,進行所謂&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