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懷險惡的配角‐‐‐李逢吉,就任太子諸王侍讀。他的學生中,有一位後來的天子李宥。只要憲宗堅持在戰場上解決藩鎮割據問題,裴度就一定會受到重用。他不垮臺,李逢吉就只是一個配角。李逢吉清楚地知道要打擊裴度,就必須反對武力削藩之策。《新唐書》載&ldo;裴度討淮西,逢吉慮其成功,密圖沮之,趣和議者請罷諸道兵&rdo;。
不過,李逢吉的目的落空了。裴度對他的想法洞若觀火,伺機反攻。元和十二年七月,征伐淮西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長期的戰爭使民間怨聲載道,連憲宗皇帝也似乎有所動搖了。在延英會上,他向宰相們徵求意見。李逢吉抓住機會親自出馬,以師老財竭為由力勸憲宗罷戰。這時,裴度清醒地意識到對決的時刻到了。如果耗費了無數資源的伐蔡之役就這樣草草收場,承擔起糜費國力的罪責之人只能是他。所以當憲宗徵詢裴度的意見時,他慷慨激昂地表示:&ldo;臣請自往督戰。&rdo;
幾年來,官僚們喋喋不休地爭吵和讓人傷心的推諉已讓憲宗早已厭煩了。裴度的主動請纓使他深為感動,立刻任命裴度為淮西招撫使。這樣,裴度用自己的勇氣挫敗了李逢吉的圖謀。李逢吉丟掉了宰相高位,南謫東川。李逢吉和裴度的第一次爭鬥以李逢吉完敗收場。
憲宗的暴卒使長安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元稹、李紳、李德裕等翰林三俊得到新皇李宥的賞識,成為朝廷裡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長慶元年(821年)三月的進士科考試中,即將出赴西川節度使的前宰相段文昌,在離開長安前,向主考官錢徽推薦了楊渾之。翰林三俊中的李紳也推薦了周漢賓。但錢徽沒有買他們的帳。而是讓與自己關係不錯的李宗閔女婿蘇巢及楊汝士季弟殷士及第。段文昌、李紳大怒,指責主考官錢徽徇私舞弊,評卷不公。作為同黨,元稹、李德裕站在李紳一邊。穆宗派人複試,結果原榜十四人中,僅三人勉強及第。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