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代兩宋時期的繪畫藝術(第3/13 頁)
方法較為多樣,可以根據畫面的意境和風格進行選擇。例如,青綠山水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為主,色彩鮮豔、明快,給人一種富麗堂皇的感覺;水墨山水則以墨色為主,透過墨色的濃淡變化來表現山水的神韻和意境。
4. 構圖:
- 構圖的基本原則:五代兩宋時期的繪畫構圖注重平衡、對稱和變化。畫面中的景物佈局要合理,有主有次,有疏有密,有虛有實,形成一種和諧的整體。例如,在山水畫中,通常會將主峰置於畫面的中心或偏左、偏右的位置,以突出其主體地位,同時在周圍搭配一些次要的山峰、樹木、雲霧等,使畫面更加豐富和有層次感。
- 常見的構圖形式:
- 全景式構圖:這種構圖形式常用於表現宏大的場面和廣闊的空間,如山水畫中的長卷和大幅立軸。畫家們透過對景物的精心安排和佈局,使觀者能夠感受到畫面的深遠和廣闊。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採用全景式構圖,生動地展現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風貌和社會生活。
- 邊角式構圖:以簡潔、空靈為特點,常擷取景物的一角或半邊進行創作,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例如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面中只描繪了一葉扁舟和一位垂釣的漁翁,四周大片留白,卻讓人感受到江水的廣闊和寧靜。
- 對稱式構圖:這種構圖形式給人一種穩定、莊重的感覺,常用於表現莊重、嚴肅的題材。例如,在一些宗教人物畫中,常常採用對稱式構圖,將人物或神像置於畫面的中心,兩側對稱地安排一些陪襯的景物或人物,以突出其主體地位和神聖感。
總之,五代兩宋時期的繪畫藝術形式豐富多樣,特點鮮明,繪畫手法精湛。這一時期的繪畫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後世的繪畫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過對其藝術形式、特點和繪畫手法的研究和學習,可以更好地領略中國古代繪畫的魅力和精髓。
《匡廬圖》是五代時期北方畫派荊浩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對其創作背景,創作手法、特點、優點和影響的具體解析:
創作背景
- 時代的藝術氛圍:中國山水畫發展到晚唐、五代時,具備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其中的水墨山水更是逐漸走向了成熟。這一時期的繪畫注重對自然的觀察與表現,追求真實感和意境的營造。
- 畫家的經歷與藝術追求:荊浩是五代後梁畫家,博通經史,並長於文章。他因避戰亂,曾隱居於太行山洪谷,故自號“洪穀子”。他提倡作畫要忠實於自然物件,“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善於創造富有概括力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形象。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造,強調筆墨並重。他集唐人山水畫法之大成,並努力創新,終成一代山水大家。其長期的隱居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深入觀察自然山水,為《匡廬圖》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 繪畫理論的發展:荊浩著有《筆法記》,這是山水畫的重要論著,其中對山石皴法、樹木畫法等的論述對山水畫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匡廬圖》是其繪畫理論的重要實踐體現,如他在圖中對皴法的運用、墨色的變化等,都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理念和技法創新。
- 文化傳統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山水有著深厚的情感和獨特的理解,山水常被視為寄託情感、表達精神境界的重要載體。荊浩透過《匡廬圖》表達了自己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一種寧靜、超脫生活狀態的嚮往,也體現了當時文人墨客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
《匡廬圖》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荊浩的代表作之一,體現了五代時期山水畫走向成熟的特徵,對後世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創作手法:
- 勾皴染並舉:畫家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