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3/4 頁)
,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歷任寧洱知縣、鳳凰廳同知、湖南按察使。乾隆末至嘉慶中,曾於湘黔一帶鎮壓苗民起義。
〔10〕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號北江,清陽湖(今江蘇常州)人,曾由編修出督貴州學政。撰有《洪北江全集》等。
〔11〕汪瑔(1828‐1891)字芙生,號谷庵,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有《隨山館集》等。
〔12〕馮夢楨(1548‐1605)字開之,明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撰有《歷代貢舉志》、《快雪堂集》等。所撰《竇生傳》,敘竇繩祖與李愛姑悲歡離合的故事。此傳亦載小說《燕山外史》卷首。
〔13〕凌廷堪(1755‐1809)字次仲,清歙縣(今屬安徽)人,曾任寧國府學教授。撰有《燕樂考原》、《校禮堂文集》等。
〔14〕《音鑒》李汝珍撰,六卷,系研究南北方音的音韻學著作。
〔15〕據錢靜方《小說叢考&iddot;鏡花緣考》載,該書所敘&ldo;君子國見張華《博物志》&rdo;,&ldo;大人國見《山海經》&rdo;,&ldo;毗騫國見《南史》&rdo;等。
〔16〕《萬寶全書》舊題明陳繼儒纂輯,清毛煥文增補。正編二十卷,續編六卷。內容多載日用生活知識,兼雜酒令、燈謎、博戲、卜筮等。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狹邪小說
第二十六篇清之狹邪小說
唐人登科之後,多作冶遊,習俗相沿,以為佳話,故伎家故事,文人間亦著之篇章,今尚存者有崔令欽《教坊記》及孫棨《北里志》〔1〕。自明及清,作者尤夥,明梅鼎祚之《青泥蓮花記》〔2〕,清餘懷之《板橋雜記》〔3〕尤有名。是後則揚州,吳門,珠江,上海諸艷跡,皆有錄載;
〔4〕且伎人小傳,亦漸侵入誌異書類中,然大率雜事瑣聞,並無條貫,不過偶弄筆墨,聊遣綺懷而已。若以狹邪中人物事故為全書主幹,且組織成長篇至數十回者,蓋始見於《品花寶鑑》〔5〕,惟所記則為伶人。
明代雖有教坊,而禁士大夫涉足,亦不得挾ji,然獨未雲禁招優。達官名士以規避禁令,每呼伶人侑酒,使歌舞談笑;有文名者又揄揚讚嘆,往往如狂酲,其流行於是日盛。清初,伶人之焰始稍衰,後復熾,漸乃愈益猥劣,稱為&ldo;像姑&rdo;,流品比於娼女矣。《品花寶鑑》者,刻於鹹豐二年(一八五二),即以敘乾隆以來北京優伶為專職,而記載之內,時雜猥辭,自謂伶人有邪正,狎客亦有雅俗,並陳妍媸,固猶勸懲之意,其說與明人之凡為&ldo;世情書&rdo;者略同。至於敘事行文,則似欲以纏綿見長,風雅為主,而描摹兒女之書,昔又多有,遂復不能擺脫舊套,雖所謂上品,即作者之理想人物如梅子玉杜琴言輩,亦不外伶如佳人,客為才子,溫情軟語,累牘不休,獨有佳人非女,則他書所未寫者耳。其敘&ldo;名且&rdo;杜琴言往梅子玉家問病時情狀雲:
卻說琴言到梅宅之時,心中十分害怕,滿擬此番必有一場羞辱。及至見過顏夫人之後,不但不加呵責,倒有憐恤之心,又命他去安慰子玉,卻也意想不到,心中一喜一悲。但不知子玉病體輕重,如何慰之?只好遵夫人之命,老著臉走到子玉房裡。見簾幃不捲,几案生塵,一張小楠木床掛了輕綃帳。雲兒先把帳子掀開,叫聲&ldo;少爺,琴言來看你了&rdo;。子玉正在夢中,模模糊糊應了兩聲。琴言就坐在床沿,見那子玉面龐黃瘦,憔悴不堪。
琴言湊在枕邊,低低叫了一聲,不絕淚湧下來,滴在子玉的臉上。只見子玉忽然呵呵一笑道:
&ldo;七月七日長生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