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4 頁)
o;
多九公連連點頭。於是又朝前走。……只見唐敖忽然路旁折了一枝青糙,其葉如松,青翠異常,葉上生著一子,大如芥子,把子取下,手執青糙道,&ldo;舅兄才吃祝餘,小弟只好以此奉陪了。&rdo;說罷,吃入腹內。又把那個芥子放在掌中,吹氣一口,登時從那子中生出一枝青糙來,也如松葉,約長一尺,再吹一口,又長一尺,一連吹氣三口,共有三尺之長,放在口邊,隨又吃了。林之洋笑道,&ldo;妹夫要這樣很嚼,只怕這裡青糙都被你吃盡哩。這芥子忽變青糙,這是甚故?&rdo;多九公道,&ldo;此是&l;躡空糙&r;,又名&l;掌中芥&r;。取子放在掌中,一吹長一尺,再吹又長一尺,至三尺止。人若吃了,能立空中,所以叫作躡空糙。&rdo;
林之洋道,&ldo;有這好處,俺也吃他幾枝,久後回家,儻房上有賊,俺躡空追他,豈不省事。&rdo;於是各處尋了多時,並無蹤影。多九公道,&ldo;林兄不必找了。此糙不吹不生。
這空山中有誰吹氣栽他?剛才唐兄吃的,大約此子因鳥雀啄食,受了呼吸之氣,因此落地而生,並非常見之物,你卻從何尋找?老夫在海外多年,今日也是初次才見。若非唐兄吹他,老夫還不知就是躡空糙哩。&rdo;……(第九回)
※※※
〔1〕《野叟曝言》清夏敬渠(1705‐1787)撰。此書有清光緒七年(1881)毗陵匯珍樓活字本,二十冊,一五二回,其中缺一三二回至一回,第一三六回僅存末頁。又有光緒八年(1882)申報館排印本,二十卷,一五四回,增多兩回,原本缺失者皆已補全;卷首有光緒壬午年(1882)西岷山樵序。夏敬渠除《野叟曝言》外,尚撰有《浣玉軒集》等。
〔2〕趙曦明(1704‐1787)字敬夫,號瞰江山人,清江陰(今屬江蘇)人,撰有《桑梓見聞錄》、《顏氏家訓注》等。
〔3〕楊名時(1661‐1757)字賓實,號凝齋,清江陰(今屬江蘇)人,官至禮部尚書兼國子監祭酒。撰有《易義隨記》、《詩義記講》等。
〔4〕夏宗瀾字起八,清江陰人。由拔貢生薦授國子監助教。撰有《易卦剳記》等。
〔5〕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榕村,清安溪(今屬福建)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主編《性理精義》、《朱子大全》等書,另撰有《榕村全集》等。
〔6〕夏祖熊字夢佔,清江陰人。撰有《易學大成》等。
〔7〕程朱指北宋程顥、程頤和南宋朱熹。程顥(1032‐1085),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程頤(1033‐1107),字正叔,人稱伊川先生,程顥之弟。二人著作經朱熹編為《二程全書》。朱熹,參看本卷第88頁注〔15〕。陸王,指南宋陸九淵和明王守仁。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號存齋,南宋金溪(今屬江西)人。
有《象山先生全集》。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號陽明,明餘姚(今屬浙江)人。有《王文成公全書》。程朱學說偏於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學說偏於主觀唯心主義。
〔8〕關於《蟫史》撰者,據《粟香隨筆》卷二雲:&ldo;屠笏巖刺史,名紳,又號賢書。……所著有《六合內外瑣言》二十卷,署黍餘裔孫編。《蟫史》二十卷,署磊砢山人撰,近年上海以洋版刷印,流傳頗廣。&rdo;
〔9〕傅鼐(1758‐1811)字重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