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召見李淵父子(第3/4 頁)
之中。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決定遠離這是非之地,主動請求外派到太原府,承擔起防禦突厥人進攻的重任。
在這個決定的背後,李淵心中或許有無奈和不捨。他對朝廷的腐敗和煬帝的昏庸感到痛心,但又無力改變這一切。離開京城,意味著他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和親友,面對未知的挑戰和困難。然而,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因為他知道,這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唯一途徑。
在前往太原府的路上,李淵思緒萬千。他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理想和抱負,心中湧起一股豪情。他決心在太原府好好防守,不僅要抵禦突厥人的入侵,還要為國家的未來尋找一條出路。他相信,只要自己堅持正義和信念,總有一天能夠改變這混亂的局面。
此時此刻,皇上竟然派遣內史侍郎虞世基前來傳旨,李淵實在猜不透皇帝楊廣的用意。莫非是宇文化及在皇帝面前進了讒言,所以才派內史侍郎虞世基過來抓捕自己?李淵的內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激烈地鬥爭著。皇帝楊廣的殘暴,他可是深有體會,無辜屠殺忠臣的暴行屢屢發生。
“難道天真的要亡我李淵嗎?我都躲到了太原府,難道還是無法逃過這一劫難嗎?”李淵悲憤交加,不禁捶胸頓足。他身旁站著氣宇軒昂、目如朗星的大兒子李建成,還有一位“龍鳳之資,天日之表”的年輕人,那是他的二兒子李世民。此時,天下已亂,十八路反王紛紛揭竿而起,大隋王朝已然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李世民目光堅定,勸解父親道:“父親,如今局勢動盪,民不聊生。我們不如順應時勢,奮起反抗,終結這亂世,成就一番大事業!”
李建成亦緊握拳頭,激昂陳詞:“父親,二弟言之有理!楊廣無道,致使天下大亂。蒼生苦楚,吾等豈能坐視不管?此時不反,更待何時!”李淵聽著兒子們的話語,心中翻起千層浪。他深知此番決定關乎家族生死存亡,但又不忍心讓百姓繼續受苦。在猶豫不決間,他的目光漸漸變得堅定。此時,李淵的兩個兒子心急如焚,他們勸誡著李淵,現在就應該起兵反叛。因為皇帝楊廣肆意屠殺忠臣,眾人皆憂心忡忡,誰也不知道虞世基此番前來傳旨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認為唯有奮起反抗,才能擺脫這個殘暴的大隋統治。
李淵則一臉愁苦地勸告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以後切不可再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他深知,若是被那些居心叵測之人聽見,再密報給皇帝楊廣,那他們必將面臨被誅滅九族的慘境。效忠於大隋,乃是太原李家的使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觀念早已深深烙印在李淵的心中。他語重心長地叮囑著兒子們,萬不可再有這般忤逆的言論。
宮監裴寂言辭懇切地勸說李淵,可以接見一下欽差專使虞世基,待了解清楚虞世基所傳達的楊廣旨意後,再做打算。李淵覺得裴寂言之有理,便決定在太原府正殿擺設香案,做好迎接聖旨的準備。
虞世基來到正殿大堂傳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召見唐國公李淵及二公子李世民、四公子李元霸來江都面見朕,欽此。”待虞世基傳達完聖旨後,李淵讓手下取來了黃金百兩,贈給了虞世基,並說道:“虞大人一路辛苦了,不知皇上傳我和兩個兒子去江都所為何事?”虞世基見李淵如此客氣,趕忙回答道:“唐國公不必擔憂,此次皇上召見,只是想與您敘敘舊。皇上甚是想念表兄李淵,故有此安排。”
李淵聽後,心中的憂慮並未減輕,他深知煬帝楊廣的性情多變,此番召見恐怕不只是簡單的敘舊。然而,面對聖旨,他別無選擇,只能帶著李世民和李元霸前往江都,去面見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在前往江都的路上,李淵思緒萬千,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不安。他不知道這次召見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怎樣的命運,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一切都能平安順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