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驅虎吞狼(第3/4 頁)
至壓根也談不上什麼掌控,但這些軍頭們確確實實利益上是跟中央朝廷是捆綁的。
某種角度上,這種制度真的和隋唐時的府兵制很像,上層愛怎麼動盪怎麼動盪,隋唐時不也是每一代都宮廷政變麼?實際上對底層是沒影響的,但是你上層集體賣國,他們可就不一定幹了啊。
大宋,能保證我們這些小貴族的利益麼?
有心稍微瞭解一下吧……瞭解完了之後就更確定不能了。
宋人連他自己國內小地主的利益都不能保證,甚至還極力打壓的。
歷史上是蕭綽時期廢掉軍州制,加強了朝廷的中央集權也結束了每一代都宮廷政變的亂象,根本上改變了遼國政治體制,但是實話實說,軍隊的戰鬥力確實是下降了,歷史上這種類府兵制的模式要是能一直實行,累死女真人也傷不到遼國一根毛,只能說在古代穩定和強盛確實是不可兼得。
這其實也是他們,乃至連耶律休哥也都在按兵不動的原因,能做到按兵不動,就已經不容易了。
本來,如果耶律賢老老實實的去跟室韋廝殺,蒙古高原上雖然荒漠化比較嚴重,但逃過去的話以他的實力,至少搶佔那幾個大湖的能力還是有的,倒也能夠生存的下去,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
結果他非得留下和宋軍殊死一搏,還一個勁的發詔調兵,整得他們的手下也是人心惶惶,幾乎壓制不住。
坑人麼這不是。
回去助戰是不可能的了,幫誰,這仗都打不了,說白了他們契丹人的上層,中層,底層之間的利益已經三相背離了。
一直在這待著也確實不是個事兒,而且他們現在士氣低落,就這麼跟室韋人打,確實也是損失慘重,甚至還有點力不從心,打不過。
這幫野蠻人打起仗來天賦也太特麼高了。
所以怎麼辦呢?莫不如直接把人放過去,讓他們進入遼國腹地,甚至是上京道。
若是他們大開殺戒,又撤回去,那他們就養寇自重,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而如果他們來了之後佔住草場不走了,那也很好,那就相當於是轉移了矛盾,更方便他們隔岸觀火。
宋軍來了只是要他們大遼亡國,室韋來了,那可就是讓他們契丹人滅種了啊。
說白了,戰場換一下,他們也別在大定府這打了,既然耶律賢連發急詔,那就都回上京去吧,到時候宋人,遼人,室韋人統統聚在臨潢府附近,打一場亂戰。
他倒要看看,到時候那耶律賢是打宋人,還是打室韋人。
更要看看他們宋人,是打契丹人還是打室韋人。
至於如何放行?那太簡單了,就說他們奉了王詔,進行軍隊的調動要去打宋軍麼,不過突然之間的急切行軍,致使防線出現失誤,讓室韋人趁著空擋進了遼國腹地,這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麼?
這室韋人可不是他們放進去的,分明是耶律賢放進去的。
是他為了抵禦南人而放了西賊。
就算是生靈塗炭,那必然也是耶律賢那個昏君鍋。
………………
另一邊,趙光美依舊是淡定的保持著並不快速的行軍速度,一路走到了臨潢府的腳下。
面對高聳的城牆,只是不屑地笑了一下,便下令炮擊,只半天的時間,就朝臨潢府的城牆上轟了四千多炮。
本來遼人就不是很重視城池防禦,火炮這種武器又沒在戰場上正式的出現過,所以臨潢府的城牆其實很薄,四千多枚炮彈轟上去,直接就將城牆給轟得塌了。
這還守個屁?
本來就沒留下多少的守軍,直接就一鬨而散,而自始至終,耶律賢的大軍就在他的不遠處的山丘上看著。
卻始終不敢領著他的十幾萬大軍下去跟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