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第1/2 頁)
要等鎮北侯平反,那恐怕等到皇帝入土,或是再過上兩三百年才有可能吧。
這世間的有些公道,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這不,阿洛就送老皇帝下去見一見鎮北侯父子,好論個公道對錯了。
第105章 篡國(兩章和一)
「反了,反了,先是弒君,又是出兵,完全視朝廷如無物。」
這段時日,朝堂上的各方勢力還在為爭奪皇位打得頭破血流,黨爭激烈,根本沒有心思防著燕北和另外兩方諸侯。
結果就是先帝崩逝三月守喪期一半都還未過,燕北竟一舉拿下週邊三座州城,快得讓人猝不及防。同時遼東和西南也有異動,竟是不約而同地趁你病,要你命。比如定南侯就藉口練兵,入主荊州,直接卸了就藩於此的長沙王的掌控權,長沙王連帶其家眷都被軟禁起來了。
如今看到幾方加急的戰報,朝堂上的眾人這才慌了起來,以朝廷目前現存的兵力是否一舉鎮壓三方諸侯叛亂,還在未定之數呢。而清楚京營六衛糜爛廢弛程度的人就更加心虛了,生怕被查出來。
但即便如此,幾位成年皇子還不忘以此互相攻訐,打擊對方的勢力。
「滄寧太守我記得還是三皇弟的外祖父所舉薦的吧,沒想到這般無能失守於燕北叛軍,應該也要追究其罪。」
「哼,逆賊燕羽至今還未抓到,大皇兄你管理京營和刑部,敢問有何顏面去見父皇。」
「……」
徐相等人好不容易止住了這番無謂爭論,商議應對諸侯造反的事,但當提出派出何人領軍平叛,殿上又一次陷入激烈的爭吵,亂作一團。幾位成年皇子既不願意在這爭奪皇位的關鍵時刻抽調己方勢力離京,又唯恐其他勢力立下大功。
看著多日來頻頻上演的這一幕,面容蒼老許多的徐相身心只有深深的疲憊,身子晃了晃,一下子倒在了殿上。
元康二十三年十月末,年逾七十的徐相去世。
徐相可以說是大成皇朝最後的頂樑柱了,他這一倒下,看來天命也不眷顧大成了,不少人在心中感嘆道。
而就在一片混亂中,新帝終於確立,乃是林貴妃所出的三皇子。
――――
打了朝廷措手不及一舉拿下這三座州城,對燕北的戰略路線極為重要。軍中糧草馬匹兵器的後勤得以打通,不用再受朝廷掣肘,已然真正割據一方。若說之前的自立為燕北王,是為了和朝廷對著幹,那麼現在這燕北王的實力已見雛形,可以說正是燕臨意氣風發的時候。
然而就在此時,京中傳來的一樣不算起眼的情報,如同澆了他一盆冷水。
新帝繼位後,賜婚先帝愛女柔嘉帝姬於鎮國公嫡次子。
說起這則情報時正是在軍營中商討要務之時。因著老侯爺和先世子慘死於昏君的陰謀設計下,燕羽小姐又殺了昏君,他們燕北早就衝著造反的道路一去不復返了,如今更是有了問鼎江山的一份實力,還有野心。
這種情況下自然分外關注新帝和朝廷的最新動向。
燕北的探子也查明似乎是林貴妃和已成為新帝的三皇子借著這門婚事,又捨出不少利益將鎮國公拉攏到他們這一邊。因為鎮國公手中也有一部分兵權。他們就猜測著,朝廷派來負責平叛燕北的人很可能就出自鎮國公府。
但他們年紀輕輕的主公聽到這則訊息,突然摔碎了手中的茶杯,臉色難看極了。
之後的商議哪怕還有不少重要的戰事謀劃,燕臨也顯然神思不屬,心完全不在這上面了的樣子。眾人也不好再談下去,紛紛告退散了,心裡則都暗暗記住了燕臨今日失態的事。
聽聞那柔嘉帝姬是皇族第一美人,人間少有的絕色。主公不會是對那位帝姬有什麼綺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