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張說本以父蔭入仕,後因娶高宗吳皇后之妹,遂受重用。乾道七年,孝宗任其為簽書樞密院事,進入執政之列。朝議大嘩,同知樞密院事劉珙恥於與張說共事,憤然辭職,中書舍人范成大拒絕草詔,孝宗只得暫時收回成命。一年之後,孝宗再次命張說參與樞密院事,儘管這次朝臣們依然激烈反對,但孝宗不為所動,將持有異議的李衡、王希呂、周必大、莫濟等人一併免職,強行發布了對張說的任命詔書,再也沒有人敢公開議論這件事了。張說之所以能夠得到孝宗的器重,除了他的外戚身份外,還與他在抗金恢復上的態度有關。當時孝宗正在籌備再次北伐,而朝中大臣要麼明確反對,要麼猶豫觀望,張說對北伐積極贊同,是除虞允文外,少數幾個支援出兵的大臣之一,因此,孝宗堅持起用張說,希望他能協助自己和虞允文,早日恢復中原。然而,張說既無才識,又無德行。他上任之後,便與曾覿等人互相勾結,倚恃恩寵,為所欲為,使孝宗大失所望。淳熙元年,孝宗罷免張說,將其貶謫撫州。
綜觀孝宗一朝,對外力圖中興恢復,最後卻徒勞無功;在內重新樹立起了皇權的威嚴,但吏治腐敗、民亂迭起的狀況卻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淳熙後期,孝宗已經深感力不從心,開始厭倦煩瑣的政事,打算讓位於太子,但礙於太上皇高宗還健在,一時無法施行。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病逝,孝宗決定服喪三年,以&ldo;守孝&rdo;為名退位。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孝宗正式傳位於太子趙惇,是為光宗,自己退居重華宮,做起了太上皇。
趙眘個人小檔案
姓名:趙眘出生:高宗建炎元年(1127)
屬相:羊卒年:光宗紹熙五年(1194)
享年:68諡號:哲文神武成孝皇帝
廟號:孝宗陵寢:永阜陵
父親:(生父)趙子偁、(養父)高宗母親:張氏
初婚:18歲配偶:郭氏、夏皇后、謝皇后
子女:4子2女繼承人:趙惇
最得意:被高宗選中入繼大統最失意:張浚北伐失敗
最不幸:光宗不孝最痛心:中興大業最終落空
最擅長:加強皇權
光宗趙惇紹熙元年‐‐五年
光宗趙惇是南宋第三位皇帝。他生於紹興十七年(1147)九月四日,43歲登極,僅僅過了兩年,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兩宋歷史上患有精神障礙的皇室子弟並不罕見,如太宗之弟趙廷美、太祖長子趙德昭、太宗長子趙元佐和六子趙元偓,他們的死都與心理疾病有關。這或許是出於某種遺傳,加上統治集團內部無休止的勾心鬥角,一些皇室成員的人格和心理不可避免地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光宗的病態心理源於他對父親的猜忌和對妻子的懼怕,在位6年間,他的病情不斷加重,最後不得不在48歲時退位。光宗在位時間雖短,卻在宋代歷史上寫下了極為奇特的一筆。&ldo;孝&rdo;子:從東宮&ldo;孝子&rdo;到不孝之君
孝宗皇后郭氏共生4子,長子鄧王趙愭,次子慶王趙愷,三子恭王趙惇(即光宗),四子早夭。孝宗最先立趙愭為皇太子,但不久病死。按照禮法,慶王、恭王同為嫡出,當立年長的慶王為太子。然而,孝宗認為慶王秉性過於寬厚仁慈,不如恭王&ldo;英武類己&rdo;,決定舍長立幼,於乾道七年(1171)二月立恭王趙惇為太子。有意思的是,孝宗對並非自己生父的高宗謙恭仁孝,而光宗對生身之父孝宗卻一直懷著極大的疑懼和不信任。在東宮時,為了穩定儲君的地位,光宗尚能對孝宗畢恭畢敬,而一旦登上皇位,父子之間的矛盾便開始凸現出來,並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日益尖銳。
東宮歷來都是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心,太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