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李梅燒烤+原子彈(第2/5 頁)
日本其它各大中小城市。
1945年5月9日夜間,300多架b-29轟炸機再次光臨東京,每架攜帶6噸燃燒彈,低空沿東京東隅田河飛行,輪番轟擊兩個半小時,將炸彈全部投在居民密集區,56平方公里範圍內一切皆化為灰燼。飛機在250公里外的太平洋上都可以看到沖天的火光。有幾處大火持續燃燒了4天才慢慢熄滅。轟炸使幾萬人因空氣中氧氣被燃燒耗盡而窒息死亡,尤其是地勢低的地方最為慘重。著火、缺氧者爭相跳入河中求生,結果隅田河上漂滿如木炭一樣黑漆漆的屍體。轟炸時人們爭相躲入堅固的明治座劇院,結果院內窒息而死的屍體相互堆疊有2米之高。
此時日本本土空防力量已被摧毀,美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再加上留守東京的政府醫務人員僅有9名醫生和11名護士,完全喪失了救護能力。
1945年5月26日,500架b-29再次光臨東京,在北部、西部居民區投下4000噸燃燒彈。大火自天而降,高樓陷入一片火海。從此東京成了“死城”,再也沒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從而失去了轟炸的價值。
1945年3月10日以後,李梅又指揮b-29轟炸機部隊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進行了持續達3個月之久的燃燒彈轟炸,使其遭到毀滅性破壞。6月中旬,李梅又將轟炸範圍擴大到日本其它中小城市和交通線。烈火燃遍了整個日本列島。
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98座城市實行戰略轟炸,共出動b-29轟炸機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1600架飛機被摧毀,1650艘艦船被擊沉或擊傷。
東京是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規轟炸死亡最多的城市。僅1945年的三次轟炸就死亡14萬人,全城50%以上的房屋被焚燬,100多萬人無家可歸。美軍的戰略轟炸造成的傷亡比後來的原子彈攻擊還要多。
轟炸東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戰時經濟陷入癱瘓。美軍轟炸過程中許多東京市民逃離出城。李梅派美機投下警告傳單,通知下一步轟炸的目標,使他們更加恐懼。僅東京就有上百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出勤率不到從前的一半。
據日本官員說,轟炸使工業“生產嚴重受損”。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也曾指出,東京大轟炸使日本開始考慮停戰。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在沖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定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程序。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德國法西斯於5月8日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1945年8月9日,美軍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死亡7.4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1944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浴血苦戰,付出重大的代價,攻陷塞班島。美軍全面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意義非同一般,這裡距東京兩千多公里,致使美國第一次能夠從海島基地空襲日本本土。提尼安島、塞班島共有800多架b-29型轟炸機。它們一次能攜帶幾噸炸彈,飛行兩千多公里,轟炸東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戶、橫須賀,幾十個輪次下來,日本65個城市已幾乎沒有完整的建築物。與此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