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2/2 頁)
都能互相串通。坑的底部,周壁和頂部封口均
有木結構,頂部封口施棚木,葦席,周壁重疊側立壁板或壁柱。坑底先鋪墊
木,墊木上再鋪設較厚的板材。若是青磚墁地,便在墁地磚的兩側有用坊木
袱墊的通長底部。坑口架設棚木時,在坑底引火處的上部留有入風空隙。這
些形式結構的特點,頗似燒窯一樣易於燃燒。
未被焚毀的陪葬坑,多屬豎穴小孔。有的坑口封口封頂也施棚木,但坑
的周壁和底層無壁板、壁柱、墊木和鋪地板材,盛裝陪葬品的葬具,有方形
盒狀的木槨、棺,也有瓦棺的。坑內均無引火易燃的任何跡象。
從上述陪葬坑焚毀與未焚毀的形式結構特點看,所謂項羽焚毀兵馬俑坑
的論點顯然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大廳修建
時,為保護已清理出土的俑坑文物遺蹟,又仿秦代當時的建築設計重新架設
木料覆蓋回填。一年後我們再發掘時,這些木料已腐朽不堪。項羽入關時,
坑已填近3 年,這時的木結構旱應腐朽,留下的也絕不可能再有較為完整的
木構榫鉚或架設接茬的關係。這種炭化情況,只有在木炭焚毀前,木質尚好
的情況下才能出現。另外,項羽焚毀陵國的目的在於報仇和盜取財物。從已
經探明清理的有關陪葬坑,乃至陵寢地宮擾亂跡象、盜洞的大小分析,可以
斷定不是大的兵韜盜竊。
根據對秦始皇陵地面建築和地下陪葬坑探測清理所獲資料,我認為&ldo;項
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rdo;的記載,應是指楚兵在陵園地面建築內,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