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土默特(第3/4 頁)
軍的主要武器還是三眼火銃和鳥銃。
這兩種火器都是需要明火點燃的。
三眼火銃總長在一點五米左右,其中銃身長度大約三十厘米。後面是長長的銃杆。使用的時候,利用三個銃口引線長度不同可以進行連發,不過由於銃口較大,銃身較短一般打不遠,而且內部填裝一般是鐵砂和鐵珠,殺傷力實在不大,一般殺傷距離在十步到三十步之間。較長的銃杆可以避免因為炸膛導致使用人員傷亡。三發子彈打完三眼銃還可以當重錘使用。
由於這個時代的武器質量普遍比較差。所以安全性比較高的三眼銃非常受明軍喜愛。
而鳥銃一般銃管比較長,可以達到80厘米以上,製造難度非常大,良品率比較低。而且明軍往往臨戰才下發火器,導致鳥槍平常無法得到及時的保養,所以極易炸膛。
一般明軍士卒為了避免炸膛,都會減少火藥使用量。
所以鳥銃實際殺傷距離只有四五十步,甚至無法對穿了雙重甲(鐵甲加棉甲)的敵人造成傷害。
這導致幾百年來邊軍普遍不喜歡鳥銃,他們更相信自己手裡的刀劍和弓箭。
鳥銃再一次大規模出現在九邊,是戚少保(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的時候,他的戚家軍帶來的。但是這種武器使用繁瑣,非得心理素質好的老兵才能使用,而且需要佈陣,還不能是密集隊形(避免火星亂飛,互相引燃火藥)。
稀疏的陣型在蒙古人的快馬面前不堪一擊。
還有一點就是火器保養費用高,必須經常用油脂擦拭。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礦物質油。所以用來擦拭火銃的油脂一般都是豬油。
在這樣一個缺乏油脂的時代,能夠用在火器上的油脂可想而知。於是就是各種炸膛。
趙大強準備先生產兩千支燧發槍出來。先把破虜堡守備隊火器化。
但是一個問題出現了,火藥不足。
硝酸甘油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炸藥。不過不適合當發射藥。
後世有一種常見的發射藥就是硝化棉。
王鼎記得默罕默德採購過一批新疆棉,那就應該能夠生產硝化棉。
於是王鼎聯絡了默罕默德,默罕默德聽了王鼎的要求,二話沒說,給王鼎派了一個叫阿里的人過來。
阿里到了海奇島之後,王鼎讓趙大強在離海奇島遠處一處大礁石上建造了兩座簡易房作為硝化棉的製造基地。
結果王鼎發現這位阿里用的工具,幾乎都是普通民用工具。居然很快就生產出來很多優質的硝化棉。
然後又用酒精和乙醚對硝化棉進行處理,最後得到了顆粒話的硝化棉,這種顆粒化的硝化棉也是一種優質的無煙火藥,阿里說這樣就可以直接作為發射藥使用了。
不過默罕默德這傢伙也不知道客氣,直接讓阿里在海奇島的作坊裡大量開始生產硝化棉,然後直接用船運走。生產的時候弄的王鼎心驚膽戰。
,!
後來王鼎才知道這位阿里先生有另一個名字,加扎伊爾。是四十國通緝的恐怖分子。
不過這位阿里先生非常專業,精通各種武器製造。還給了趙大強不少啟發。
隨著燧發槍的大規模製造,破虜堡的外面,每天的守備隊開始扛著燧發槍,進行佇列的訓練,然後射擊,這種戰術在後世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排隊槍斃。
這種戰術看起來不怎麼先進,可是這種前裝燧發槍加排隊槍斃的戰術一直用到南北戰爭時期。
王鼎看著這些拿著燧發槍的戰士,心中充滿了安全感。
當年,八里橋一戰英吉利六千龍蝦兵對戰僧格林沁三萬草原騎兵,僧格林沁部下戰死三千,英吉利戰損是個位數的。
僧格林沁是清朝晚期清廷最鋒利一把刀。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