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2/4 頁)
,而且轉世的很多形像都是卑瑣的。隨著人們指責、疑問程度的加深,很多教派便取消了這種無謂的宣傳。
對老子的崇拜在唐代達到了頂峰,唐代李家皇帝,為給自己臉上貼金,抬高李家門第,便找到道教的大教主太上老君,與其攀敘上家譜,尊其為始族,自稱是老君的後代,“神仙之苗裔”。併為此製造了很多神話。
《舊唐書》記載,唐高祖李淵起兵之初,在霍山與敵軍對峙,不能取勝,萬分焦慮。這時來了個自稱“霍山神使”的白衣老人,求見李淵,暗示進攻路線,終於取勝。道書《混元聖紀》直接就把“霍山神使”說成是太上老君派來的。
《唐會要》卷十五《尊崇道教》記載了唐高祖李淵成為太上老君後裔的說法:
武德三年(公元602年)五月,晉州人吉善行於(今山西省浮山縣)羊角山(今稱龍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鬣,儀容甚偉,曰:“謂吾語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賊後,子孫享國千年。”高祖異之,乃立廟於其地。
李淵在羊角山修了老君廟,把浮山縣改名為神山縣,正式確立了與李聃的“祖孫”關係,並宣佈道教為國教,還下詔宣佈三教的先後:道先,儒次,釋最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再次規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唐高宗李治又進一步,封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欽命《道德經》為上經,王公百僚必須會背誦。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把對老子的崇拜推上了頂峰,尊號太上老君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闋玄元天皇大帝”。親自為《道德經》作注,頒於全國。下令天下各州都要建玄元皇帝廟,並大量繪製玄元皇帝影象,分佈天下。
老子的家鄉,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在唐時規模最為龐大,此宮位於鹿邑縣城東北五公里的隱山上,唐時佔地870畝,樓臺亭閣600餘間,宮內古木參天,碑刻成林。朝廷派500兵士鎮守。太清宮分前宮、後宮兩大部分,中間有河名清淨河。河上有會仙橋相連,有午門,御道。中央為太極殿,兩側為七元殿、五嶽殿、南斗殿、虛無殿。主殿太極殿的塑像與其它地方不同,中央為老子像。而兩側就不是常見的仙真,神將。而是唐高祖、唐太宗等等唐代帝王像列侍左右。可見一斑。
老子在早期道教之中為開山祖師,第一大神明,但是到晉朝後期,因為三清尊神的出現,老子的神位由第一降為第三。這主要是道教產生以來,就面臨著一個對手,佛教。“三清”的出現是和佛教傳入中土,兩教爭奪信徒,各吹噓其教神通無比,相互鬥爭的結果。我會在以後的作品相關《神仙神仙造神運動》敘述這個問題,這裡就不多說。
因為老子的輩份大,與釋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所以,在後來與佛教爭奪信徒的鬥爭中,老子又成了道教信徒們的銳利武器,出現了“老子過函谷關化胡”之說,硬把佛祖如來說成是老子的晚輩,說成是老子的弟子。從而出現了“三教出一門”的說法,這個問題,會在以後的作品相關《道教流派、“三教出一門”之說》敘述,這裡也不多說。
三、小說中的老子
小說中牽扯描寫老子的書,影響最大的就是吳承恩的《西遊記》和許仲琳的《封神演義》。
先說《西遊記》的太上老君,《西遊記》也說到了三清,說到了太上老君,但太上老君的地位並不高。只是一般的煉丹神仙。為什麼《西遊記》裡的太上老君,不是備受尊崇的呢?因為《西遊記》的主題思想就是“敬佛謗道”,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文章,研究者們都認為與吳承恩的身世有關,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就已名冠鄉里,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但鄉試不第,父親竟懷著遺憾去世,讓他備受打擊。後三年內,他專心致志地下了一番苦功,但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