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濯垢洗衣,山峰幻景(第2/2 頁)
之法,鎖住藥匣。
將藥匣放入法袋之中,張元望著冰幾之上的那些瓦罐,陶碗,暗道:“什麼時候出山去尋個玉礦,制上幾個玉質藥器,比這些尋常之物,更適合盛藥。”
想罷,隨又在石床上閉起目來,意守玄竅,心存內景之中,存思符篆,並要觀想化現而出的幻景真形。
若論張元此時功力,要說幻氣成形,纖毫畢現,如同本真,卻是功力稍差,但若說大差不差,少露破綻,卻能做到,到那時再有自然山間雲霧遮掩,從遠看去,便和真的一樣,就算到了地頭,站在幻景之上,只要不損毀幻化之物,也可不露形跡。
人一專心,時辰便易過,張元自運用玄功,等到將法術準備妥當,便即自內景中走出,睜開雙眼。
等到走出洞外,隨即便負手於背,運用真氣,託著身體,往上飛昇而去,片刻之後,已落到東方最高的山峰之上,到了山峰最高之處,便見日頭已近西落。
煙雲瀰漫之間,以張元此時法眼看去,目力所及,方圓數十里,俱被雲霧遮掩,唯有幾個稍高的山峰,在天風吹拂之下,隱現出半個山頭,因是山勢極高,上面不生雜樹。只有怪石縫隙裡,疏疏密密並生著許多奇古的矮松,冠如華蓋將那山頭也遮住許多形影。
而自己所在的山谷,因是四方山峰圍繞而成,連成一片,形若天井,此時那井口已霧氣全包,因除這東峰因為較其餘三方稍高,倒還在峰頂露出一片稍廣石地,石縫隙里長有許多雜草,更有一顆古松,自石縫中生根,大有三圍,蔭蓋畝許,松針若箭,鐵皮若磷,古幹居伸,在天風中發出陣陣聲響。
此時天地之間仍然光明,張元心中暗襯此時山間霧氣正逢大盛之時,這五行幻化之術施展起來,五行精氣雲光湧動,但於日光之下,卻不怎麼明朗,再借雲霧遮掩,卻是正好施為。
心中想罷,隨即便運用玄功,噴出一囗真氣,聚在身前,凝成一片丈許大小的煙雲,內中隱現一枚符篆真形,晶光四射之下,煥發異彩,更隱見雲中真氣幻化出一個山頭,上面景物雖微,但卻具體而現,正是張元觀思存想而成的幻景真形。
真形幻景一現,隨後張元便手掐靈訣,一指那片煙雲,便見那片煙雲往前移動,同時升空數丈之後,往下飛墮而去。
就在此時,張元靈訣一揚,操動五行精氣,只見下方雲光湧動之間,顯青白黑三色煙光,而後煙光匯聚,凝成一顆畝許大小的綵球。
那幻景真形,從空而降,直入綵球之中,便見此時,那綵球由分而散,大方光華,往四外漫沿開來,化為一個彩煙凝結,三尖兩平,上豐下銳的山峰之形,上面更有煙雲幻化出許多花草松樹怪石之形。
張元見狀,隨即一指那片煙雲山峰,輕喝一聲起,便見那缽盂形正從下往上緩緩移動,越變越大,片刻之後,那煙雲山峰已升至四外群山上頭,只比東峰略低丈許,與其餘三峰相交接
“化”,隨著張於口中輕喝,便見那煙雲,精光連閃,便見一片小峰頭隨之而現,西低東高,作頃斜之狀,高低參差之間,與四周山峰相接,其色之實,其質之凝,以張元法目看來,直似天然生成。
只見其乃是由三個高低不同的峰頭所成,上面土石皆有,色作黑黃,地面上稀稀落落的長著許多雜草,和顆顆松杉樹,那松杉其冠大多隻有三四尺方圓,由低到高,似一片魚磷一般,層疊而上,將這七八畝黑黃石質之地,包的嚴嚴實實。
眼見這五行幻景施為已畢,此時太陽已然落山,張元看了這幻景片刻,正欲迴轉洞府,卻見西北方向,離此大約有三十里之處,有幾道紅光,穿雲破霧而出,到了上空,忽地紅光大放,似幾團焰火一般,飄浮空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