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中原兩千年應羞見我,孫郎才氣(第3/4 頁)
而孫郎口中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更是在他心中振聾發聵!
往日,他只知道教導學生,他知道學識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但直到今日,虞翻只感覺眼界豁然開朗,以往所學所授,皆是微末之學。只有能為天下萬民而改變命運,為萬世千秋而成就章典的學問,才是天下大學。
虞翻震撼的問道:“那孫郎以為當如何才能實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孫策斬釘截鐵的說道:“在於選士之法!如果當今天下,仍舊以一考定終生之法而選士,那就一定有讀書人一直研究《論語》,以至於兩千年不改。”
兩千年不改!
一輩一輩,億億萬萬的讀書人,整個諸夏民族,最傑出的人才,最精英的後代,最意氣風發的少年!卻在最應該有思想、有活力的年紀,終其一生都在研究一本破《論語》。
諸夏在嘲笑清教徒背誦《古聖經》的時候,是否想過,自己恐怕還不如對方!儒教的摧殘,在精神、體魄上,恐怕要更勝一籌!
但孫策卻不覺得這件事應該怪孔子或者怪儒家學問。
相反,孫策也覺得儒家學問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典籍,他教導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各種道理!
諸夏的民族性格,諸夏的天性善良,諸夏的道德導向性民族風貌,就是在儒家的薰陶下形成的。
錯只錯在了,統治者只用儒家的幾本典籍去選取特權士人,用一考定終生的制度,引導著天下真正的精英,往食屍鬼的方向轉變。
還是那句,錯的不是學問,而是用學問去當作統治工具的人。
當考試的內容只侷限於幾本經義,那就只能堅定天下人的觀念了,天下有價值的東西都在這幾本經義裡了。這幾本經義裡沒有的,那都是沒有價值的,不值一提的。
而關於廢除一考定終生的想法,孫策說道:“功曹一直在做這方面的事情,我以為官吏篩選就應該如升遷一般作為常制。”
“三年一核,五年一考,凡是不合格者,統統篩退。”
核即核驗其才能,軍中將領尚且會因為敗仗而貶黜,但文官沒有任何被罷黜的機會,只升不降就很不合理。
以往按功曹考核,為最者,可以升遷,為殿者應當貶職。
但現實中,幾乎沒有人會連續三年獲殿,這就導致無人會被貶黜。
那乾脆就直接設考,官員的道德水準沒法評價,但業務能力總有標準檢驗。
正好功曹現在可以過問郡中各項事務,完全可以實現察舉制下的真正“對策”,即問卷以對策。
不合格的官吏統統清退。
而紙張在江東的全力生產,也可以滿足這種需求。
按目前造紙規模,或許不能滿足整個江東的普及,但官府政務所需絕對綽綽有餘了。
而五年一考,則是繼續將察舉制中的“對策”緩解延伸到官吏內部當中。
從基層官吏中再考核遴選優異者予以升遷。
孫策鄭重的說道:“我欲聘請君為殄寇將軍府功曹,負責整個江東甚至於整個天下官員的察舉、考核及升遷。”
虞翻眉頭緊蹙,問道:“若按孫郎之法,恐怕吏員常苦不足。”
孫策笑著說道:“無妨,我會允各曹上報吏員缺額,然後各郡將各曹募吏情況公示於眾,天下人不吝其才學,皆可報名,參與考核。”
讓各曹自行招募小吏這個事情,真的是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這事實上是收權而非放權,因為當今察舉制下,太守、縣令一般都是自行招募郡吏、縣吏。
如今他們不能自己就直接徵辟了,必須上報給郡府,然後郡府公示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