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於教養(第2/3 頁)
後,楊御衡便再也沒有跟那邊有任何聯絡了。
也不需要聯絡,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他們不喜歡自己,自己也不願意去討好他們。再說了,作為根源的楊傅城做著昧心的事情,說著昧心的話,更沒有那個必要了。
而江雲菡多年以來做的面子工作已經在這個家裡的人,這個家裡的青年人們知道了她的“好”,也不需要再做無所謂的投入了,這個時候斷掉也是減負,畢竟楊允兒也不小了。
重來這一次,和過去有關的人好像都不想再聯絡了,總覺得這樣會不斷的提醒自己,提醒著自己過去究竟有多無能。
不能容忍的便是自己的無知。
無能也就罷了,眼界狹小,但是無能與否後天是可以改變的。
好吧,楊御衡得承認,自己就是在遷怒,可是現在自己都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讓自己想辦法去思考如何改變曾經,逆轉軌道,太難了。
做不到。
真的。
上輩子參加工作以後,有幾次在外出辦事的時候被讚揚過懂禮貌,可是那些小舉動都是楊御衡覺得很普通或者說自己也希望別人遵守的舉動,所以自己也去遵守。
越是長大越是覺得禮儀教養是一眼區分人與人之間不同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不僅僅是平時的言行舉止,還有言行舉止所透露出來的個人修養。
楊御衡原想好好的學習一番,提高自己。可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終究是沒有繼續下去。
教養對於楊家人來說,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端著架子。
小時候不覺得有什麼,長大了會覺得這樣很浮誇。而沒有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施展的自己便成了他們眼中的異類。
在看了很多書之後,楊御衡對教養有了和他們不一樣的認識。教養應該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然而然,對待他人的禮貌,在不同場合的禮儀,不卑不亢、不矯揉造作、不讒不媚。不卑不亢楊御衡自認為有點難做到,因為自卑已經刻在骨子裡了,也許某一天清晰的認識到自己了可以,但絕對不是現在。
楊御衡第一次深刻察覺到自己的粗鄙,是在高一那年,上高中的時候因為爺爺奶奶家住的遠,江雲菡便建議楊傅城讓楊御衡到他們家裡去住。楊傅城覺得江雲菡說的有道理,反正楊御衡也是住校,即使過來每週也只在這邊住一晚。所以便喊了楊御衡一些衣服和日用品過去,週末休息的時候就去他們家住。那個時候家裡還請了有保姆。
那是一次週末,正好江雲菡也在家,買了一點水果,她坐在沙發上和保姆聊著天,讓楊御衡把甜瓜洗了以後端過來。
洗好了瓜,保姆因為矜持和禮貌推辭著,江雲菡便讓楊御衡把瓜遞給保姆。
那個時候楊御衡並不是走到茶几的另一邊空曠處遞瓜給保姆,而是就站在沙發邊,背對一人面對一人。
江雲菡說:“你怎麼可以這麼做呢,在這個時候背對著人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知道嗎。”
楊御衡有點不知所措,在鄉下的時候不用考慮這些問題,正兒八經的沙發都沒有一個,桌子就那麼小,一伸手就可以傳遞給對方……而且也沒有人教過自己。
那件事以後,楊御衡在平時就會多觀察身邊的同學或者同齡人是怎麼做的,如果不知道不會的就儘量保持沉默。
如果,如果那個時候自己是江雲菡的話,自己會怎麼做呢?如果那個人是自己的晚輩,自己會怎麼做呢?不是親生的所以連簡單的教養也不願意說不願做吧,因為都是在給別人做嫁衣,說的好被人誇幾句,做的不好被說的言詞會翻幾倍吧。
其實那個時候江雲菡不用那麼擔心外人會怎麼說的,因為她的收入和帶給這個家的青年人的好處可以讓那個時候的楊家人在很多時候閉上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