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第1/2 頁)
作者有話說:
明天這卷能寫完qaq
第62章 春風意 [v]
「貳拾柒」
宣元二十二年的科舉案,震驚朝野。
任憑誰都沒有想到,如今代為監國理政的前太子李郴,竟有如此膽識,敢在朝中砍下這狠狠的一刀。
此次科舉案涉案之人,上到右相夏毓名,駙馬蘇世緣,禮部侍郎周子睿,京兆府少尹蘇玉傑,安國公常孝先等大大小小官員,共計五十九人。
他們藐視科舉之策,賣爵鬻官,枉顧國法,全部得到了應有的判罰。
朝中有人說,李郴斷不敢做這麼大的決定,是在科舉案判罰之前到了聖人閉關清修的三清殿,得到恩准。
還有人說,如今聖人迷戀修道,過量服用丹藥,李郴是趁著聖人神志不清之時,騙得聖人點頭同意,目的是為了排除異己。為下一步復立做準備。
但在坊間,老百姓覺得有貪官汙吏被免官削邑,就令人心大快。就連常玉達案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逐漸被淹沒。特別是看到有貪官汙吏被抄家,百姓們更是拍手稱快。
夏府,是寧王李蘅親自帶人去查抄的。
當他邁進曾經輝煌一時的右相府時,內心說不出的複雜。
都說一個女子雖然出嫁了,但孃家始終都是最大的靠山。如今夏扶風的靠山沒有了,她心中定然難過。
李蘅沒有顧及其他人,而是直接到了夏扶風未嫁之前住的院子,按照囑託要將她的閨中舊物帶回寧王府去。
以後寧王府,就是她唯一的家了。幸好此前他撕掉了她留下的那封和離書。
夏扶風住的小院在夏府後院的西側,雖不算大,倒有一番江南小院的清幽素雅。
李蘅推開房門,先是去了她的寢屋,親手將她之前沒帶到寧王府的首飾釵環和胭脂水粉都裝進了妝盒中。
原來她有好多的胭脂和香粉,只是不知道為何都沒有帶到寧王府中去。
在李蘅的印象中,夏扶風不太注重打扮,在府中多是披髮然後在腦後系條絲線,出門的時候就束著高高的馬尾,穿勁裝的時候多。
很颯,但也很美。
都說女為悅己者容,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等來她為自己精心打扮。
李蘅收拾完寢屋的東西,就去了西邊的書房。
筆墨紙硯這些東西自不必拿,李蘅看她有沒有什麼往來的信箋需要帶回寧王府。
書案右側的多寶閣上,有兩個木匣。大一些的應該是放畫卷的,另外一個應當就是放書信的。
李蘅開啟匣子,果然看到裡頭摞著厚厚的一疊信箋。
有的是她平時練的字,覺得喜歡就留下珍藏了,還有一些帶著信封。
李蘅本想直接抱走這匣子,卻在準備扣下蓋子的時候,看到有個封信上出現一個熟悉的名字——魏若瑾。
魏若瑾是夏毓名的門生,這他是知道的。不過他在協助皇兄查科舉案的時候,卻有些意外於魏若瑾和科舉舞弊案沒有絲毫的關係。
難得魏若瑾才華橫溢,卻兼有高尚的品格,能夠出淤泥而不染。
不過,看樣子這應該是夏扶風的親筆信,還未來得及送出去。
裡面究竟會寫些什麼?
做為她的夫君看看這信應該和情合理吧?
李蘅突然覺得心情有些矛盾,他是不該看還是不敢看?
他何時變成個優柔寡斷的人了?
想到這裡,李蘅拿出匣子裡的信,從信封中抽出信箋,展開來看上面的內容。
「魏郎,見字如面。」
看到魏郎兩個字,李蘅的腦中便「轟」的一聲響。
覺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