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3 頁)
請為交待此段對話的背景:明年,闓運將北上,再次會試。闓運之志向甚大,闓運之心性極高,雖有一幫不富則貴的朋友隨時可以援手,他卻寧願選擇一條堂堂正正的道路:考進士,點翰林,實現作&ldo;帝王師&rdo;的夙願。只是,他的科舉工夫實在平常,欲得一第,難度不小。而此時他已三十九歲,明年再不考上,&ldo;四十曰強而仕&rdo;的理想便將落空。於是,他處身於極為尷尬的境地‐‐名滿天下,卻沒有功名;交納英豪,卻自慚形穢。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ldo;餘正居富貴貧賤之間,所謂出入苦愁者矣&rdo;。明瞭這層背景,再回味六雲那句話,妙於形容之才,溫柔蘊藉之性,一覽無遺。
十三年後,六雲棄世。依然&ldo;居富貴貧賤之間&rdo;的闓運再一次感到&ldo;離別&rdo;的巨大悲傷,遂在夢中(據其日記,竊以為託辭耳),許下一願:餘誓與六雲生生世世為夫婦。
史林識小 對袁世凱的&ldo;同情之理解&rdo;
&ldo;自民國有史以來,吾尚未見一本、一篇甚或一頁對袁(世凱)有正面評價之書。有之,或自不才始也&rdo;;對近代史稍有涉獵的讀者不難看出,這句話的句式,乃戲仿譚嗣同的名言:&ldo;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rdo;。這個戲仿者,便是當代史學名家唐德剛先生;而對袁世凱&ldo;正面評價之書&rdo;,便是他寫於1998年的《袁氏當國》。
長期以來,有關袁世凱的著作、論文,尤以論述自戊戌變法至洪憲改制之間史事者,幾莫不以全盤否定為宗旨,厲聲痛罵袁氏告密(出賣譚嗣同等人)、賣國(接受日本的&ldo;二十一條&rdo;?)、竊國(改制當皇帝)的諸般劣行。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史觀上的調整及新史料的發現,經楊天石、房德鄰、孔祥吉、茅海建等史家&ldo;聯名&rdo;&ldo;辯護&rdo;,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犯下告密罪、與日本磋商&ldo;二十一條&rdo;時犯下漢奸罪的指控已被駁回;唐德剛此時猶然自詡己作為&ldo;正面評價&rdo;的開山之作,且此書又題為《袁氏當國》,那麼,可以想見,對於袁氏最大一宗罪狀‐‐在共和年代突然開倒車、做皇帝,唐德剛此書將會有一番與眾不同的闡釋。拜讀畢,竊謂此書固非人云亦云,然亦非強求立異、刻意翻案者,實在是深具&ldo;同情之理解&rdo;的&ldo;一家之言&rdo;。
所謂&ldo;同情之理解&rdo;,指的是唐德剛在&ldo;讀破千卷史書&rdo;後,既已對洪憲登基前後之時局(歷史事實)洞若觀火,乃能結合自創之中國社會&ldo;轉型&rdo;說(歷史哲學),用以&ldo;正面評價&rdo;袁世凱及同時諸人乃至那個時代。唐德剛認為,三千年來中國經歷過兩次&ldo;轉型&rdo;。第一次,即&ldo;廢封建,立郡縣;廢井田,開阡陌&rdo;,使中國&ldo;從一個高等群居動物的部落主義(tribalis)轉向一個以自由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制度;和中央集權,以高度科學化的文官制度為骨幹的,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宇宙帝國(universalepire)&rdo;(唐德剛著《晚清七十年》,第37頁,嶽麓書社版),這次轉型肇端於戰國時的商鞅變法,完成於漢武帝時的&ldo;鹽鐵專賣&rdo;,歷時二百餘年。第二次,則肇端於辛亥革命,將&ldo;從帝國制度轉入一個民主代議制度&rdo;。此一轉型,在唐氏看來,雖歷時近百年,猶未告成;如舟行三峽間,沿途儘是激漩急湍,兇險萬狀。然唐氏又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