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將欲歙xi之,必固張之(第1/19 頁)
【帛書版】
將欲歙xi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強,魚不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通行版】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柔之勝剛,弱之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想要收攏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強固它;想要廢去它,必先興盛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柔弱戰勝剛強。生存在水裡的魚不能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施加於人民。
【註釋】
\"將欲歙之,必先張之\":
這句話意味著在想要使某物或某種情況變得柔軟或放鬆之前,必須先對其進行加強或擴張。在生活中,這可以理解為在面對挑戰或困難時,我們需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強化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和解決問題。
\"將欲弱之,必先強之\":
這句話表達了一個相似的概念,即在想要削弱或減少某物或某種情況之前,必須先使其變得強大或增強。這告訴我們,在處理問題或衝突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或退縮,而是應該先採取積極的措施來增強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應對和控制局面。
\"將欲去之,必先舉之\":
這句話意味著在想要消除或去除某物或某種情況之前,必須先將其提升或顯現出來。在生活中,這可以理解為在面對問題或困難時,我們不能迴避或忽視它們,而是應該先正視和承認它們的存在,然後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將欲奪之,必先與之\":
這句話表達了一個相對矛盾但又深刻的觀點,即在想要奪取或獲得某物或某種利益之前,必須先給予或分享一些東西。這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和合作中,我們不能只關注自己的利益,而應該學會分享和合作,透過給予他人一些好處來換取自己的利益。
\"是謂微明:柔弱勝強\":
這句話總結了前面的觀點,強調了柔弱和謙遜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或困難時,我們不應該採取強硬或對抗的態度,而是應該採取柔和、謙遜的態度,以靈活、智慧的方式來應對和解決問題。
\"魚不脫於淵\":
這句話比喻說明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強調了事物的穩定性和永續性。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改變或破壞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是應該尊重和順應它們的發展趨勢。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這句話強調了保密和謹慎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在處理重要事務或秘密時,我們不能輕易洩露或展示給他人,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整段話強調了在處理問題和困難時,我們應該採取積極、靈活、智慧的態度和方法,同時也要保持謙遜、謹慎和保密的品質。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個人生活和工作,也適用於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等方面。透過遵循這些原則,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和願景。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這一章節深刻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辯證法則,強調了“反者道之動”的哲學思想,對我們認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