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2/2 頁)
,而比利時人則稱作&ldo;高-瓦計劃&rdo;,因為它所包括的範圍從安特衛普東南面的高寧蘇克特至布魯塞爾東南面的瓦弗。這份計劃的目標是增援在布魯塞爾東而代爾河一帶的比軍防禦部隊,以便能夠堅守那裡的既設陣地。作為對這份計劃的補充,還作了如下安排:從盟軍左翼法國第七集團軍抽調幾個師去增援位於&ldo;荷蘭要塞&rdo;南面的荷蘭陸軍。
這份&ldo;代爾計劃&rdo;於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年的冬季詳細制定出來,並於一九四○年三月下達了最後的命令。同盟國的意圖仍是讓第一集團軍群從馬斯河上的梅齊埃爾開始,大致從東北方向向右旋轉,以抗擊敵軍對那慕爾-瓦弗一盧萬和安特衛普附近一線〔代爾防線〕的攻擊。較大部分的比利時軍隊‐‐正如他們的指揮官們後來所安排的那樣‐‐將防衛從盧萬北部至荷蘭邊界的地段。同盟國預計,比利時的前方掩護部隊,包括騎兵部隊,至少能在足夠長的時間內阻止德軍向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前進〔透過炸毀橋樑、設定路障等手段〕,以便盟軍部隊能夠進入代爾防線陣地,並有機會在儘可能靠東的地區接受決戰。法國第七〔機械化〕集團軍的任務是增援在安特衛普一特恩霍特地區的比軍,並在接到特殊指示後應向荷蘭運動,以便加強荷蘭南部諸島嶼的防禦並增援&ldo;荷蘭要塞&rdo;。鑑於敵人在裝備和兵力上佔有很大優勢,比軍將會被迫逐步將其部隊從前方陣地後撤到有坦克障礙物和泛濫地區掩護的預備防禦陣地,在那裡盟軍部隊就可和他們會合,共同對付德軍的進攻。比利時的整個防禦配系,在北方是以安特衛普周圍的築壘陣地和所謂&ldo;國家內堡&rdo;為基礎;接著沿艾伯特運河一直遠伸到馬斯垂克和列日,在那裡以埃本-埃馬爾現代要塞為防禦重點。防線從列日沿馬斯河向西南方向延伸至那慕爾。比軍主力就集中在這條防線後面,以擊退德軍的進攻。另一支部隊部署在比利時南部,以便儘可能長時間地阻擊德軍在那裡的進攻;並奉命在敵軍壓力太大時撤退到那慕爾附近的馬斯河防線後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