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化學課(1)(第2/2 頁)
春秋時期,墨子:原來這個黃色的方塊叫機器人啊。充電?就是之前提到過的電能?看來這個電真的是個好東西啊,目前看到的好幾個地方都在用。不過為什麼叫機器人?是因為它能像人一樣做事,但是沒有人的情感嗎?
秦朝,秦始皇:全天不間斷的工作?真的嗎?一天得處理多少事情啊?這個機器人能不能用到其它地方?(瘋狂心動中)
北宋,趙匡胤:準確識別上面的資訊,真的假的?剛剛看到這些包裹上面好像有一大串地址和模糊的數字,居然都詳細到了哪個村、哪個區?這資訊量很大的,這個叫做機器人的東西真的能準確識別嗎?
明朝,朱棣:根據這些學子手上那個手環算,一個小時就是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可以分個物品?這個數字也太大了,後世這些東西那麼厲害嗎?
【分揀機器人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準確性、和安全性,節省了70的人工成本。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將包裹分到分揀中心不同區域,然後將它們存放在地下溜槽中。】
明朝,朱厚照:這個機器人看著好玩,怎麼才能得到一個?還有這個分揀過程也好好玩啊,就這麼一個一個地把東西送到固定的區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清朝,雍正:高效、準確又安全的東西,世上真的有這樣的東西存在嗎?
【一旦進入分揀中心,所有包裹都將在三個半小時內分發完畢,分揀準確率高達999,過去至少需要100名經驗豐富的工人在同一時間完成相同的工作。】
聽到這些資料,很多古人都眼前一亮,覺得這個機器人真的太棒了。
秦朝,秦始皇:墨家的人呢?快點研究一下這個東西,你們一定要好好學後世這些課程。本來你們的機關術就挺厲害了,融合一下後世的知識,應該是可以造出來的吧?
【這些機器人在2000平方米的區域內工作,在它們之間至少可以生成3000億條路線組合。這些機器人是怎麼樣迅速找到最佳路徑,避免和其它小夥伴相撞呢?這要歸功於一個厲害的大腦】
這段話之後,接著出來了一個穿著橘色工裝服的男人。
他指著一臺機器的控制面板說:“我們整套機器人裝置,它五分鐘的計算量相當於我們最繁忙的首都機場一天航班的起降計算量。”
春秋時期,墨子:我之前就想問了,這些機器人到底是怎麼做到互不干擾,在自己區域內活動的?明明它們離得這麼近居然都沒有撞到一起?原來是透過一些額外的操作嗎?這些路線又是怎麼控制的呢?
北宋,沈括:原來是透過計算量控制的,這個計算量具體有多大?怎麼計算的?這麼精準地控制線路,難度應該非常大。
【全國每年要產生300億件快遞包裹,智慧物流系統的建設領先全球,這些省際交界的超級智慧中心倉,分揀、裝箱全都用上了最前沿的技術。】
看到這個數字,古人們都驚呆了,得多少人才能有這麼大的數字啊?
影片很短,就一分多鐘,可是裡面蘊含的資訊量大到讓很多古人一時根本消化不了。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