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化學課(1)(第1/2 頁)
如果說上節物理課古人們還能聽懂一點內容的話,接下來的化學課就真的讓他們更有聽天書的感覺了。
化學老師羅瓊:“同學們,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物質分類及轉化。我們都知道,想要從很多東西里面找到目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麼,如何做才能讓我們方便且省時省力尋找到目標呢?”
已經提前看過課本的同學:“對物品進行分類。”
羅老師:“沒錯,如果我們把一堆雜亂無序的物品進行分類之後,找起來就會變得方便很多,並且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給大家看一個物流分揀的影片。”
影片開頭,是幾個穿著藍色馬甲的工作人員站在一大堆快遞中間,他們的腳被這些快遞埋進去了一大半。
這些人左右兩邊都是黑色的物質傳送帶,傳送帶在地面上飛速地執行著。
分揀員不時地把腳下的快遞盒扔到兩邊的傳送帶上。
影片還給了一個近景鏡頭,於是古人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快遞。
看完前情提要,古人們已經知道這些人是要把那些堆積如山的東西分開了,他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難度太大了。
春秋時期,墨子:這個長條的東西不知道是什麼機關術?也太驚人了,用來運送東西的話肯定很高效,是不是和力有關,不知道具體是怎麼作用的?
秦朝,秦始皇:物流?是後世運送貨物的方式嗎?看起來很新奇。
西漢,劉徹:這東西是什麼,速度怎如此之快?感覺比駿馬快速賓士的時候都要快了。
唐朝,李世民:服裝、電子產品、小型傢俱、化妝品、玩具、書籍、襪子、毛巾?大的、重要的物品也就算了,為什麼那些小東小西都要用這種方式運輸啊?這不是浪費人力嗎?
唐朝,李白:咦,居然有酒?不知道後世的酒味道如何?
北宋,蘇軾:巧克力、糕點、開心果、螺螄粉、泡麵、辣條、小魚乾、火鍋底料,這些都是吃的啊?好多都沒見過呢。呀,居然還有蜜瓜、臘肉,種類也太多了。
【大家應該都寄或者收過快遞,你們有沒有想過,當物品從寄件人手上被快遞員收走後,是怎麼運送到收件人手上的?它們在分揀中心都經歷了什麼?】
武周,武則天:快遞員?應該就是給人傳遞東西的專人了,有點好奇後世是怎麼傳送東西的。
北宋,趙匡胤:這些黃色的動來動去的盒子是做什麼的?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控制它們的?
清朝,雍正:快遞員應該就是我們這個時候的鏢師了吧?這個稱呼倒是形象,不過加了一個“快”字,不知道是有多快?
【在這個一百多萬平方米的倉庫裡堆滿的快遞,在分揀中心進行分揀後會送到全國各地三十多個省級行政區。】
明朝,朱棣:難以置信!後世的地圖已經看過了,很大啊!全國的物品都集中在這裡處理,就算很多人也得弄上幾個月吧?加上路途遙遠,那些標註著果蔬的快遞到了人手上還能吃嗎?
【首先,每天的快遞會在固定時間被運送到當地的轉運中心,在轉運中心對它們進行分揀。現在大部分分揀中心都是用的自動分揀系統,逐步替代了傳統的人工分揀。】
秦朝,秦始皇:自動分揀代替人工?就是不用人去做的意思?靠這些遊走的黃色盒子把之前像小山一樣多的物品分開的意思嗎?人居然被這些東西替代了,不過這樣確實可以節省人力啊,就是不知道效率如何?
【這些黃色的機器人大軍就是分揀中心的主力,機器人可以準確識別每個包裹上的資訊,一個小時可以處理個包裹,並且可以自動充電,全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工作。】
聽到這裡,古人們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