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成功帶回了一批鹽礦石(第1/2 頁)
這樣刷出來的效果顯然比直接直接撒上去的要均勻得多,而且避免了某些地方過於厚重的問題。
每次刷之前,宋遙都會攪拌一下盆中的水,確保裡面的灰分佈得均勻。
就這樣,宋遙把今天要燒製的泥胚都刷了一遍。
雖然這個過程並不複雜,但他卻感到非常解壓。
柔軟的刷子在他手中隨心所欲地舞動,彷彿在給泥胚們穿上新衣。
不過,對於那些比較難刷到的底部,宋遙選擇了放棄。
畢竟,瓷器的底部通常不會接觸到物品,有沒有釉料其實差別不大。
在這個簡單卻充滿儀式感的過程中,宋遙不僅享受到了創作的樂趣,還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放鬆方式。
每一筆刷下去,都是對內心壓力的一次釋放,而那些未刷到的角落,彷彿也在訴說著某種不完美的完美。
最終燒製出的成品令人極為滿意,那層灰色的釉面竟泛著微光,觸感異常光滑。
狼匠輕巧地在釉面上塗了些水,隨後放入陶土,稍一用力便能輕鬆脫模,且多次使用後幾乎無殘留。
儘管此次試驗僅限於一個小碗,但宋遙推測,此法應用於製作瓦片的模具同樣可行,效果定勝過直接成型的瓦片。
至此,部落總算掌握了基礎的上釉技藝。
在製作過程中,宋遙始終在陶和瓷的陪伴下學習。
他已向二人闡述,今後部落中的各類器皿均可覆上一層釉。
釉面光滑,不僅能提升器物外觀,考慮到部落飲食多以肉類為主,油漬較多,此舉尤為實用。
畢竟,在這個缺乏洗滌劑的年代,清洗碗筷實屬一大難題,尤其當油漬厚重時,需反覆沖洗方能潔淨。
有了上釉的器皿,清洗效率想必能有所提升。
所幸部落內實行自助洗碗制度,每人用餐後皆自覺清洗個人餐具,否則單是洗碗一事,便足以耗費大半天光陰。
自己動手洗碗雖是日常小事,卻也有其不便之處,尤其是對於那些懶散成性的人來說,常常是敷衍了事。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這類人往往體格異常強健,彷彿印證了那句俗語:“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如今,部落每月僅能進行一次圍牆修建,每次也只能推進三十餘米。
宋遙在閒暇之餘,索性利用手頭的磚頭,將已砌好的圍牆再加固一番。
畢竟,部落的金屬資源尚不知何時能到位,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辛辛苦苦建起的圍牆被雨水侵蝕。
所幸部落內磚頭充足,即便消耗了不少,存量依舊驚人。
這些磚頭已積存了近五個月,每隔兩日便有大量新磚產出,堆積如山的磚塊數量早已難以估量,宋遙雖未細數,但單憑那小山般的規模,便知其數量之巨。
近日,部落再次踏足死神山谷,成功帶回了一批鹽礦石。
回想上次與其他部落的交易,並未換取太多鹽分,以致部落的鹽庫存直至近日才幾近告罄。
此次帶回的鹽礦石,恰好及時補充了庫存,解了燃眉之急。
此次外出的人數格外眾多,宋遙不僅帶領大家採集了鹽礦石,還分三次帶回了大量石灰石。
這次遠行使得部落的生產活動暫停了整整三天,但收穫之豐碩令人欣喜,尤其是石灰石的數量,足以支撐部落今年的房屋建造需求。
要將這些石灰石全部燒製成熟料,確實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不過,部落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圍牆的修建上,每天只需用土窯燒製一部分便能滿足。
久未使用的土窯也因此重新煥發了生機。
燒製石灰石的過程相對簡單,無需長時間守候,只需偶爾添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