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製作一把合適的刷子(第1/2 頁)
部落現有的模具亦是採用陶土燒製而成,表面看似平滑,實則觸感粗糙。
狼陶和狼瓷雖已製作出數個模具,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製成的瓦坯極易黏附雜質,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最終,宋遙靈機一動,讓工人們在鋪設陶土之前,先用獸皮在模子上均勻地刷一層水。
這一招雖然略微提升了使用體驗,但陶土的本質終究是粗糙的,即便經過水的潤澤,效果依舊不盡如人意。
此時,宋遙不禁懷念起瓷器的細膩質感。與粗獷的陶器相比,瓷器表面光滑如鏡,令人心馳神往。
然而,瓷器的製作離不開高嶺土,宋遙早已將部落周邊的土地翻了個遍,黏土倒是隨處可見,唯獨高嶺土蹤跡全無。
沒有高嶺土,瓷器的夢想便遙不可及。
這條路暫時看來是走不通了。宋遙之所以渴望瓷器,歸根結底是為了那層晶瑩剔透的釉。
其實,陶器也能上釉,只是效果遠不及瓷器那般完美。
既然部落目前無力燒製瓷器,能有一層釉也算得上是極大的進步。
於是,宋遙將精力轉向了釉的研究。
後世複雜的上釉工藝對他而言如同天書,但最原始的上釉方法他卻略知一二。
兒時讀過的神書中,便有利用沙子成功燒製出釉的記載。
宋遙依葫蘆畫瓢,在陶土上撒上一層沙子進行燒製。
結果發現,確實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釉,但模子的粗糙感依舊,甚至因為沙子的加入,顯得更加粗礪了。
粗糙的模子顯然不夠理想,宋遙對此深有體會。
他以前也曾使用過陶器,那些陶器表面常覆蓋著一層黑灰色的釉,觸感頗為光滑。
事實上,部落裡如今偶爾也能見到類似的釉質,但遺憾的是,製作方法仍是個謎。
宋遙曾聽人提及,燒製陶器時加入草木灰便能形成釉層。
儘管其中的原理他不甚明瞭,但既然有此說法,想必草木灰確有其效。
部落中草木灰資源豐富,無論是鞣製獸皮還是農田施肥,都需大量使用,即便如此,草木灰依舊綽綽有餘。
每日的炊事與取暖都會產生大量草木灰,尤其在冬季,部落取暖所產出的草木灰更是堆積如山。
這些草木灰每日被清理出來,堆放在洞口附近的灰棚中,如今已是滿滿當當。
宋遙取來一盆草木灰,小心翼翼地灑在待燒製的陶器上。
儘管他力求均勻,但手工撒灰難免有疏漏,有些地方厚些,有些地方薄些。最終燒製出的陶器,雖與沙子製作的相差無幾,但細看之下,仍能察覺二者間的微妙差異。
用草木灰製成的釉面顯得格外細膩,尤其在分佈均勻的區域,觸感更是光滑如鏡。
面對這樣的效果,宋遙意識到,關鍵在於如何讓草木灰均勻覆蓋,單靠手撒顯然行不通。
部落每日僅燒製一批瓷器,今日的實驗已無法繼續。
帶著這個難題,宋遙回到了部落。
他發現,許多靈感往往在頭腦放空時湧現。
此刻,他雖望著遠方的山林,思緒卻早已飄向天際。
當夕陽西下,宋遙回過神來,心中仍在思索草木灰的均勻問題。
手撒顯然不可取,恰狼巧看到部落里正在鞣製的獸皮,他靈光一閃:既然乾燥的草木灰難以掌控,何不將其溶於水中?只要攪拌均勻,控制好濃度,想必會比手撒更為均勻。
眼下,關鍵在於製作一把合適的刷子。
用獸皮簡單製成的刷子勉強能刷水,但對付草木灰水則顯得力不從心,使用起來極為不便。
想要將水刷得均勻,一把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