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拉一打一推變革(第2/4 頁)
員們如同守護正義的衛士,嚴格地執行著這些律法。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只要觸犯了律法,都將受到公正的審判與懲處。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在各地的城鎮鄉村,都能看到巡邏計程車兵和衙役,他們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讓違法犯罪分子無處遁形。
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之下,大漢王朝逐漸走上了一條復興之路。
百姓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國家的經濟繁榮昌盛,文化教育蓬勃發展;社會秩序井然,治安良好。
當然,這一切的推行,其實主要也就是交給司徒盧植和尚書檯。
劉辯更重要的事情,還是放到了政體的改革上,所謂的三院六部也就慢慢拿到了明面上。
鑑於悽慘的後世教訓,劉辯滿懷壯志,決心對大漢政體進行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
這一變革對於國家乃至華夏大地長治久安的重要性。
劉辯覺得之前安排依舊妥當,且有德高望重且學識淵博的盧植來暗中配合自己。
畢竟盧植在朝堂之上極具威望,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影響力,全力為劉辯的改革舉措搖旗吶喊、出謀劃策。
本以為有如此助力,改革之路雖會有坎坷,但也應能穩步推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然而,現實卻給了劉辯重重一擊,改革所遭遇的阻力超乎想象地強大。
司法與立法的獨立,這一在後世看來極為合理且必要的理念,在此時卻觸動了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那些身處高位、手握重權之人。
地方上的縣令、郡守們,他們長期在自己的轄區內獨攬大權,習慣了一手遮天的治理模式,司法與立法一旦獨立,他們的權力將會被極大地削弱,再也無法肆意妄為地操控地方事務。
而朝廷中央,亦是反對之聲此起彼伏。
在這個 “刑不上士大夫” 的時代觀念根深蒂固的環境裡,官員們早已習慣了一種相對寬鬆的自我約束,但對別人嚴厲控制的模式。
雖然貪腐霸權的風險看似存在,犯罪成本看似頗高,但實際上卻有著諸多潛規則和漏洞。
很多時候,官員們是否被懲處並非取決於其罪行本身,而是取決於背後的勢力。
倘若後臺穩固,即便貪腐霸權行徑昭然若揭,也能安然無恙;
反之,一旦後臺崩塌,哪怕自身清正廉潔,也可能被牽連其中,無辜遭殃。
這就如同一場殘酷而荒謬的官場遊戲,官員們的命運更多地被後臺勢力所左右,而非公正的律法。
再者,即便有官員因貪腐霸權被抓,在眾人眼中,這也不過是一種象徵性的 “獻祭”。
皇帝和廣大庶民被視為那威嚴而又懵懂的 “河神”,當民怨沸騰,官場的貪腐之風引起公憤時,朝廷便會挑出一個倒黴的官員來懲處,以平息眾怒,就像向河神獻祭一般,只是為了給百姓一個交代,而並非真正想要徹底整治貪腐。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官員依舊能夠在無人有效監管的環境裡,繼續過著恣意逍遙、紙醉金迷的生活。
劉辯為了推進改革,展現出了極大的誠意與妥協精神,他毅然決定將內朝的權力拿出,與外朝進行合併,試圖以此來平衡各方利益,換取世家豪族和官員們的支援。
然而,他的這一讓步並未得到預期的效果。
廣大的世家豪族們,他們的貪慾猶如無底深淵,根本無法被滿足。
他們貪戀手中的權力,害怕任何可能削弱其家族勢力的變革。
這些世家豪族們心懷不滿,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他們迅速指使自己在各地和朝廷中的代言人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