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獨立體系(第1/2 頁)
“革故鼎新,興教強邦。”這是朝廷堅定不移奉行的國策之一,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國家前行的道路。
皇帝新構建的縣級四套班子內,將縣級學務體系排除在四套班子外,或者有意將縣裡學務體系從縣衙的管理範疇中獨立出來。
宋玫暗自憂慮,害怕皇帝僅是口頭上重視教育,實際行動背道而馳,削弱提學官、教諭、訓導等管理教育官吏的話語權。
這些基層官吏在朝廷教育體系中猶如基石,倘若話語權被削弱,恐將動搖教育大廈的根基。
朱由校神色從容,自有一番主張,語氣平和卻不失堅定地說:“愛卿不必多慮,朝廷此次改革,非但不會輕視教育,反而會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在錢財方面,會有更充足的資金支援教育事業;在地位上,提學官、教諭、訓導等的身份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大爭之世,非優即汰;崛起之時,不進則退。
西方列國開啟大航海時代,大明自然錯失良機。
朝廷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自然堅持教育為本,科教興邦,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為國朝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資源。
何況,縣學的教諭,訓導隸屬不入流的雜職官,與朝廷提倡的科教興邦不匹配。
朱由校神色微微頓了頓,繼續闡述自身計劃:“朝廷在禮部外新設教育部,專門負責制定和執行教育政策。對各省的大學堂、府學、州學、縣學、村學等機構進行全面管理與監督。
為強化教育,普及教育,各省府的提學道,各州縣的提學司,全部隸屬教育部管理,在省府州縣鄉形成獨立部門。
逐步將提學官,教諭,訓導等教育官吏納入教育部和提學道,提學司的教育體系。
以前府學教諭為進士出身,朝廷直接任命。府學訓導以及縣學教諭、訓導、囑託,多為舉人、貢生出身,為不入流雜職官。
今後各省府教諭依然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學訓導及縣學教諭訓導從不入流雜職官統統晉升為九品官吏或更高品級。
以前都察院御史充任提學御史,提學官,負責學政事務,今後改變為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賢才擔任。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此推動大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維護教育公平,保障學子的權益。
先做到省府州縣鄉村適齡男女孩童人人有學上,以後爭取達到人人上好學。”
宋玫聽後心中大石終於落地,如釋重負地長舒一口氣。
皇帝決定提高對學務的錢財投入,又將學務獨立出來,單獨設機構,還給府學訓導及縣學教諭訓導品級的官職,大大提高負責教育的官吏社會地位。
關鍵皇帝還提出浪漫又美好的願望,讓人人有學上,人人上好學,這正是學政官吏人人努力的方向。
頓時,他為小覷朱由校發展教育的決心,雄心而慚愧。
“陛下,臣”
宋玫道歉的話未落音,朱由校滿不在乎地擺手,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潤喉:“解決鄉村宗族勢力,是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過程,僅僅靠改革鄉村治理制度,還不足以徹底解決鄉村宗族勢力的問題。
還要加強法令在鄉村的宣傳,執行,減少宗族勢力對法律的干預,同時不斷發展經濟,提高百姓收益,減少宗族對資源的控制,促進村民經濟獨立。
而要想從根本上削弱鄉村乃至地方宗族勢力,必須對各省胥吏錄用制度進行變革與調整。”
此言一出,洪承疇、李待問、高弘圖、劉遵憲、吳士講等人臉上露出前所未有的震驚之色,陳留知縣元珍更是難以置信地看向朱由校。
元珍身為陳留知縣,深知胥吏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洪武四年,太祖鑑於胥吏心術多已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