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逐年償還李玉水一定的補償金(第1/2 頁)
在紫溪村的村委會議室內,緊張氣氛逐漸升溫。
林大山,一個魁梧的中年男子,堅定地宣稱:“我當時明確記得,村長林有田也在場,他可以作證,我們家確實是買了這塊地。”
祁同偉坐在會議室的主席位上,目光從林大山轉移到李玉水,再移向賀小英及在場的村委會副主任林守業。
他不僅需要傾聽言詞,更需要從雙方的面相和言談舉止中尋找線索。
林大山的表情坦蕩,眼神堅定,而李玉水則不時躲避祁同偉的視線。
基於多年的經驗,祁同偉認為林大山的說法可能更為可信。
但他清楚,情感不能代替理性,他需要更堅實的證據。
轉換角度,祁同偉決定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這起糾紛。
“1990年的時候,一畝田的純利潤是多少?”他詢問道。
林守業,一位精通村中歷史與經濟情況的資深副主任,回答道:“那一年,稻穀的價格約為每公斤05元,一畝地平均產量大約300公斤,扣除成本後,純利潤相當微薄。”
林守業接著解釋了純利潤的計算方法,並提到了近年來稻穀價格的上漲趨勢。
“現在,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稻穀價格已經上升到每公斤2元,一畝田的平均純收入顯著提高。”他補充道。
祁同偉沉思片刻,根據林守業提供的資料,對李玉水和林大山的爭議進行了經濟效益比較。
考慮到1990年微薄的利潤,如果李玉水家真的出售土地,其所得收益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幾乎沒有太大意義。
“你當初為何選擇出租而非出售?”祁同偉的問題直指問題核心。
李玉水沉默了一會,終於說出了他的考量:“那時,市場不穩定,我擔心一次性賣掉土地未來會後悔。而且,保留土地所有權,我還能期待未來的增值。”
祁同偉點了點頭,李玉水的回答在某種程度上符合邏輯,也與林大山所提供的證據和證人陳述相吻合。
他決定接受林大山的說法,確認該地塊的使用權歸林家所有,但考慮到李玉水的原始顧慮,祁同偉建議按照目前市價,由林家給予李玉水適當的經濟補償。
會議結束時,祁同偉感到一陣釋然。透過理性的分析和經濟學的考量,終於化解了這場糾紛。
送走了參會人員,他站在門前,望著漸入夜色的村莊,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正義的承諾。
在紫溪村,每個人的生活都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
作為村幹部,祁同偉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
明天,他將繼續以公正的心,處理每一件事務,維護這片土地上的和諧與秩序。
夜深了,祁同偉輕輕關上門,心中的思緒卻久久不能平息。
在這片寧靜的鄉村,理性與公正是他最寶貴的信念。
在早春的微風中,紫溪村的農田已然甦醒,新的季節預示著新的希望與挑戰。
林大山,一位性格直率的農夫,面臨著他租種的土地所帶來的生計之憂。
儘管他辛勤耕作,但每畝地每年僅有150元左右的純收入,幾乎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
“五年了,我在這土地上傾注了所有,卻依舊只能勉強保本。”林大山向祁同偉訴說著,他的雙手佈滿老繭,眼神中透露出無奈與辛酸。
與此同時,李玉水在自己的家中,回憶著當年的決定。
他曾認為務農利潤微薄,因此選擇以低價將土地出售,未曾想到如今會為那片土地後悔不已。
“我原本以為種田賺不了什麼錢,沒想到這些年下來,市場行情大變。”李玉水不滿地嘀咕,試圖尋找機會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