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我反對建造對撞機(第1/3 頁)
施一公帶著些許探究的神情看向楊振寧,緩緩開口道:“楊先生,我看了您之前的電子信,知曉您反對建造對撞機,心中存了許多疑惑,今日特意前來,想深入聽聽您的見解。”
楊振寧微微點頭,臉上的神情變得嚴肅而專注,他沉思片刻後開始闡述自己的理由:“施先生,這並非是我一時的衝動決定。建造對撞機所需的資金投入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目,這將會給國家的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以我們目前的國情而言,有許多其他的基礎科研領域以及民生相關的事務同樣急需資金的支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資源合理分配的深度考量,“而且,從科研產出的預期來看,即便建造了對撞機,其在基礎物理理論上可能帶來的突破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追求一種可能,而不顧實際的成本與效益。”
張啟在一旁聽著,不禁插話道:“楊先生,但是對撞機的建造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發現新的粒子,這對整個物理學界的推動作用或許是不可估量的。”
楊振寧輕輕搖了搖頭,耐心地解釋:“小張啊,我理解你對可能出現的科研成果的期待。但我們必須要從機率的角度去分析,這種重大突破的機率相對較低,而一旦投入進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會被長期佔用。就如同在一片迷霧中探索,我們不能僅憑一絲希望就盲目地投入全部身家。”
楊振寧的內心其實也很糾結,畢竟他深知科學探索需要冒險精神,但作為一名對國家和科學都有著高度責任感的科學家,他必須權衡利弊,“我也希望中國的科學能夠飛速發展,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領先地位,但這個決策不能只著眼於理想,更要考慮現實的可行性。”
楊振寧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即便我們歷經千辛萬苦、排除萬難成功地將對撞機建造完成,但不得不正視一個嚴峻的現實——我們在這個領域嚴重匱乏足夠的實踐經驗以及專業人才儲備。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對撞機使用及相關研究程序當中,極有可能發生這樣一種令人沮喪的狀況:我們雖然耗費了海量的人力、物力等各種寶貴資源,然而最終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辛勤努力的成果,成為他國的‘’嫁衣裳’。
那些外國科研團隊由於長期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以及擁有數量眾多的專業人才作為堅實後盾,因而能夠以超乎想象的高效率來運用我們所建造的對撞機,並斬獲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相比之下,我們自身則因為經驗不足與人才短缺的雙重製約,難以從中獲取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很難在核心科研成果方面佔據主導地位,掌控話語權。
毫無疑問,這種局面對於我國科學技術實現長遠穩健的發展而言,絕非是一條明智可取之路。長此以往,不僅會導致我們在該領域逐漸失去競爭力,還可能讓我們一直處於被動跟隨的尷尬境地,無法真正引領世界科技潮流。所以,在決定是否大力推進對撞機專案之前,我們必須要深思熟慮,全面權衡利弊得失,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且符合國家利益的長遠規劃。”
施一公微微皺起眉頭,嘆了口氣說:“楊先生,您的顧慮固然有道理,但是科學院那邊有不少人對您的觀點很不滿。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提升我國在高能物理領域國際地位的絕佳機會,錯過了可能會讓我們在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落後於其他國家。”施一公內心其實也在思考著雙方的觀點,他明白楊振寧的謹慎是出於對全域性的把控,但科學院同仁們的熱情也是出於對科學進步的渴望。
楊振寧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他緩緩說道:“我知道我的觀點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但我必須堅持。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在一個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的專案上過度投入。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有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促使大家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