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番外:財稅和教育改革(第2/3 頁)
現10%的人掌握著90%的資產,90%的人掌握剩餘的10%的資產的情況就是了。
這其中,當然有著張浩一直作為定海神針注意著這方面的事情有關係。
也因此,整個國家的經濟分佈,總體來說,還是在穩中向好發展。
從另一方面講,經濟的穩中向好發展,有利於各方面的發展。
以教育方面為例。
我國在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第二年,也就是61年,便是首先開始實行6年義務教育制度。
所有適齡兒童,必須經過小學階段的六年教育,屬於是強制性的。
緊跟著,在77年5月,伴隨著張浩走入政壇,便是開始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並且,在82年正式成為第二代領導核心後,開始強力推進9年義務教育制度。
次年,張浩在原有全國的數百所大學的基礎上,又分別於各地撥款數百億元,建立了上百所二流大學,用於大學生擴招的工作。
社會的發展,終歸還是要以人才為主。
同時,在85年,張浩提出,要參考美蘇等國的院校,建立10所世界一流院校,也就是851計劃。
而在10所世界一流大學院校的基礎上,還要再建立一批全國頂尖高校,加上十所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院校,最終共計36所頂尖高校入選,因為這個提議是85年7月份提出的,所以,這一工程又被稱為是857工程。
當時間來到95年的時候,第三代核心的江總也是提出,要在原有的36所頂尖院校的基礎上,再從全國範圍內選擇一批院校,組成總計100所院校,用於21世紀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而這個,便是211工程了。
而雄安大學,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高校。
再加上雄安作為首都,其中的很多院校也都是入選了這些名單。
而要建立的十所世界一流院校,實際上,在21世紀初,便已經事實上建立成功了。
這十大院校,全都在06年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中,排到了全球前一百名。
要知道,這些排名,可都是西方人排的,都是比較偏向於西方的大學的。
但是,既然能把十所我國的大學全都排進全世界前一百,那就說明,就算是再不願意承認,西方人也是認為,這十所院校,都是世界一流大學。
而根據各項科研成果的出產來說,雄安大學的綜合水平,在24年的時候,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排名第一的院校。
只是,雄安大學因為其特殊性,對於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的選擇上,是要求極高的,所以,學校之中的留學生並不多。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西方人所排的大學排名之中,雄安大學排在了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的劍橋大學?以及牛津大學?還有美國的哈佛大學?之後,位列世界第五。
只是,這個榜單的可信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越來越沒有可信度了。
畢竟,連諾獎,在我國都已經沒有什麼可信度了。
雖然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之後,也是有不少我國的科學家獲得諾獎。
但實際上,在國內,因為諾獎不能作為教授評定職稱時候使用,所以,更多的只是一種還行的榮譽。
反而是最早於87年由雄安大學為首的十大851計劃大學聯合舉辦的星河獎,其含金量在國內已經超過了諾獎。
就比如張浩的三子張勝利,簡直天生就是為科研而生的,八十年代,張勝利先後解決了多個數學猜想,按照他的成就,獲得一個菲爾茨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菲爾茨獎並未頒發給張勝利。
但張勝利對此也並不是太在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