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2/3 頁)
中,直徑50由旬 注 ,方圓150由旬的名為婆怒羅闍,有霞光萬縷之日神,於十二月月盈日,乘坐第26宿,自東勝身洲中心處日出山巔升起,光輝無比。上古人眾見之,排除了驚恐,產生了勇氣,遂稱其為太陽。日神執行30時 注 後,落入持雙山 注 背後,又呈一片漆黑狀態。上古人眾急切期望能再獲一光明物。於是。白銀其外,寶石其中,直徑49由旬,方圓147由旬,身披寒光的月神,於六月乘坐第12宿,在眾星辰簇擁之下,從東方升起。上古人眾欣喜若狂,因願望得到滿足,遂稱其為月亮。
《緬甸大史》說,月神在六月乘坐第13宿出現。與《世間釋》 注 及《世間緣說》 注 兩書記載不同。
[1] 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一單位。以帝王一日行走路程為一由旬。緬人認為一由旬等於1272英里。
[2] 古代緬甸一晝夜分為60時。
[3] 持雙山,佛教謂日、月落之山。
[4] 《世間釋》 lokadipani。
[5] 《世間緣說》 lokuppatti。
(6) 世上須彌山 注 、七金山、七香海等形成
日月出現之同時,須彌山、七金山、七香海、四大海、四大洲、兩千小洲、大雪山 注 、大河、巨湖、鐵圍山等,順應自然,於十二月月盈日一起形成。日、月、季、年等亦應運而生。
[1] 須彌山:佛教傳說該山山頂上為帝釋天,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有七金山、七香海,外有鐵圍山所圍繞之四鹹海,鹹海四周又有南贍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等四大洲等、南贍部洲即人類生活的地方。
[2] 大雪山:佛教傳說中一山名,即指喜馬拉雅山。
(7) 上古人眾以土為食 貪慾過盛食物漸缺
上古人眾,有貌美者與貌醜者。貌美者鄙視貌醜者。是時,富有營養的大地油質精華已盡,便以土層充飢。因食物奇缺,人眾極端貪婪。土層食盡,再以香甜的八達拉達 注 蔓草為食。蔓草又被食盡。其時有色味俱佳無糠之達雷米。上古人眾早晚即採即食。採後復生如初,取之不竭。將達雷米放入石臼中自然熟透,漲滿溢位。此種米飯顏色與素馨花色相同。人眾食用此種米飯,可充分獲得所需營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