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五章中醫藥調理眼肌麻痺(第1/1 頁)
眼肌麻痺
[病案]楊某,女,43歲。1981年9月4日就診。患者一個月前出現兩眼複視,右眼球轉動不靈活。二十天後,上瞼下垂不起,飲食、睡眠如常,二便正常。
眼部檢查:視力右0.9,左1.2。右眼上瞼下垂不舉,下瞼閉合無力,眼球外斜約5°,向內、向上、向下均不能轉動,結膜輕度充血,角膜清,瞳孔較左側大,眼底鏡檢正常。
根據患者的症狀和檢查結果,醫生診斷為右眼肌麻痺(上提瞼肌、下眼輪匝肌和內、上、下直肌、瞳孔括約肌麻痺),第3、8顱神經受損。
舌質黯紅無苔,邊有齒印,脈弦細無力。
[治則]祛風活血,益氣養陰。
[方藥]羌活10克,防風6克,荊芥10克,白芷10克,細辛3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桂枝6克,黨參10克,連翹10克,生地15克,肉蓯蓉15克,生薑5克,大棗6枚。右太陽穴貼拔風膏(紅蓖麻仁100克,川烏5克,草烏5克,冰片2克,麝香2克。將川烏、草烏烘乾碾為細末,和冰片、麝香共研成粉,與蓖麻仁共搗如泥,裝瓶備用,用時將藥物攤在3x3厘米麻紙上,外貼),隔日更換一次。3劑後,右上瞼已能向上微舉,眼球轉動稍有改善。繼服至23劑後複診:右上瞼上啟正常,下瞼閉合良好,瞼裂左右等大,眼球向上,向內、向下,向外運動自如,兩眼瞳孔等大,對光反應靈敏,複視消除,眼肌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頭及眼部均無不適。視力右1.5,左1.5。歷時一個月,痊癒。隨訪一年,一切止常。
[評析]眼睛是我們觀察世界的視窗,而眼瞼則是保護我們視力的重要屏障。在中醫理論中,眼瞼與脾臟關係密切,眼瞼下垂過多可能是由於脾虛正氣不足所導致的。因此,在治療這類眼部問題時,醫生往往會採用補氣健脾的方法來幫助恢復脾胃功能。
中醫認為,脾臟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負責運化水谷,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眼瞼下垂與脾虛有密切關係,因為脾虛會導致氣血不足,從而影響到眼瞼的正常功能。因此,在治療眼瞼下垂的問題時,中醫會著重調整脾胃功能,透過補氣健脾來改善患者的症狀。
在本病例中,患者出現了結膜充血的現象。結膜是眼珠表面的一層透明薄膜,負責保護眼球免受外部刺激。結膜充血表明患者眼部可能存在炎症或感染。同時,患者的齒齦和舌部也出現了異常,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瘀血、陰虛等症狀。
針對患者的具體症狀,醫生採用了祛風活血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祛風活血湯是一種具有祛風除溼、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方劑,能夠有效緩解眼部炎症和充血。同時,為了進一步滋養陰液,醫生還加入了養陰之味的中草藥,以達到陰盛氣復的目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顯改善,眼部炎症消失,充血減輕,齒齦舌部的異常症狀也逐漸消失。這充分證明了祛風活血湯加養陰之味的治療方案對於本病例具有很好的療效。
當然,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以幫助身體儘快恢復健康。此外,患者還應注意飲食調理,多吃富含維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蘿蔔、綠葉蔬菜、堅果等,以增強眼部抵抗力。同時,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定期進行眼部檢查,以預防眼部疾病的發生。
總之,透過中醫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緩解眼瞼下垂和結膜充血等症狀,提高患者的視力和生活質量。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並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以促進身體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