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費正清,(john kg fairbank,約翰&iddot;金&iddot;費爾班克,19071991),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
費正清1932年就來到中國,執教清華,任講師,講授經濟史。1966年,規模宏大的《劍橋中國史》開始編寫,計劃出十五卷,由來自十二個國家的一百多位學者分章撰稿,費正清是兩位總主編之一。從1985年起,這套&ldo;超級專題論文集&rdo;(費正清語)的中文譯本的各卷在中國陸續出版,受到學術界的廣泛歡迎和好評。留心學術前沿的人會注意到,這套《劍橋中國史》,尤其是晚清、民國以來各卷的某些觀點,已經在中國學術界發生了影響。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省訥河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
1983年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奔赴新疆,在新疆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2001年獲得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3年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博士後出站。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等。2006年12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武門之變》,2007年5月主講《貞觀之治》。為電視劇《貞觀之治》的編劇(與作家阿城合作)。
胡如雷,中國歷史學家。山西定襄人。生於1926年。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1985年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隋唐史研究室主任。學術兼職有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河北省史學會副會長等。社會兼職有:河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及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常務委員等。
胡如雷以主要精力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並專攻隋唐史;提倡史學工作者擴大眼界,留心相鄰學科的研究課題和分析方法,以進行跨學科研究。他出版了三部專著:《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1979)《唐末農民戰爭》(1979)《李世民傳》(1984)。還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物》《社會科學戰線》《河北師範學院學報》《河北學刊》《社會科學評論》及《山東社會科學》等雜誌,《光明日報》的&ldo;史學&rdo;欄,先後發表過論文五十餘篇。《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一書曾獲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時代賦予歷史學家的中心使命》一文曾獲《光明日報》優秀理論文章二等獎。
李國文,上海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理論編劇專業。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文工團創作組組長,中國鐵路總工會宣傳部主任幹事,中國鐵路文工團創作員,中國鐵路文協副主席,《小說選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花園街五號》,短篇小說集《第一杯苦酒》《危樓紀事》《沒意思的故事》等。
長篇小說《冬天裡的春天》獲首屆茅盾文學獎,《月食》《危樓紀事之一》分別獲全國第三、四屆優秀短篇小說獎。
吳宗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1934年生於南京市,祖籍江蘇如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附中,1953年起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專業,1958年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歷史學系學位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iddot;中國歷史》隋唐五代史編寫組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歷史學科隋唐五代史分支主編,以及中國唐史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