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啟,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5 頁)
大非川之戰開啟,焚燒草原,日夜不息
八月底,李光弼率領以天兵軍為主的兩萬河東騎兵,來到湟水城。
此時,朔方騎兵已經渡過黃河,前往安人軍後方安營紮寨,適應環境。
安人軍聚集的兵馬,已不比九曲少。
如果朔方丶河東能適應環境,這一方的兵馬,將異常精銳,畢竟皆由邊軍組成。
李瑄同樣用接待朔方軍的禮遇,迎接河東軍,併為河東軍準備水煮羊肉慰勞。
「河東兵馬剛至,李帥甚厚待,如有吩咐,將士們願在第一線,掃滅吐蕃。」
夜晚的篝火前,李瑄與李光弼坐在一起。
河東軍臨近黃昏才到湟水,等李瑄檢閱好隊伍,已經是夜晚時分。
曾經的少年,還是少年,但身上已經有一種厚重的威勢。
李光弼比程圭更瞭解李瑄。
他從李瑄營救王忠嗣和其他的諸多事蹟,看到深層次的東西。
李瑄的目標是出將入相,而非他們這些武將。
「我們估算吐蕃有三十萬大軍,諸軍皆在第一線,河東軍我會妥善安排。」
李瑄向李光弼說道。
他覺得李光弼和許多將領不同,這傢伙和安思順很像,對大唐的忠心是出了名的。
安思順連弟弟安祿山拉攏都不造反,反而狀告安祿山不臣。
別看安思順現在是李瑄的下屬,實際上李瑄造反,安思順不會跟他。
高秀巖倒是有可能跟隨。
李瑄器重安思順,是因為安思順有軍功,有能力,他按照功勞封賞。
有機會李瑄會將安思順升遷,離開河隴。
想讓李光弼在關鍵時刻投靠他,也不容易,先試試在這段時間培養感情。
「敢問李帥我軍何時與吐蕃開戰?」
本來李光弼想詢問一下王忠嗣之事。
但想了想還是沒開口,畢竟在現元帥身邊談論前任元帥不合適。
李光弼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從都虞候,到朔方右廂兵馬使,再到河東都知兵馬使。
王忠嗣走到哪,就將李光弼提拔到哪,這種恩情如山。
自王忠嗣離開太原,再也無音信,李光弼連一封信件都無法傳送。
他覺得王忠嗣太冤枉。
國家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失去一員戰無不勝的名將。
李光弼無法詢問王忠嗣之事,只能問一些戰況。
此戰的規模,甚至超過大非川之戰。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
也是李瑄一手推進。
李瑄不斷的斬丶俘吐蕃和吐蕃諸部,使吐蕃不得不傾國之力,與李瑄決一死戰。
「我軍暫時與吐蕃大軍對峙,伺機攻擊從伏俟城古道丶大非川古道運輸的糧草……」
李瑄把他們的計劃告訴李光弼。
作為河東騎兵的主將,李光弼有資格知道戰術。
「此為大謀略啊!吐蕃大軍,盡在李帥的棋盤之上……」
李光弼聽李瑄的講述後,覺得吐蕃遇到李瑄這樣的對手,是他們的不幸。
就算知道自己的虛實之計被識破,吐蕃想撤離也已經晚了,除非捨棄十萬大軍。
當然,不排除吐蕃不服氣,依靠兵力優勢,與唐軍硬碰硬地幹一仗。
「李將軍有什麼更好的對策嗎?」
李瑄向李光弼詢問。
「末將有一淺薄之見。」
李光弼想了想,向李瑄說道:「李帥說過,敵軍三十萬,每天都能吃掉一座大山。吐蕃不單單兵甲眾多,還有以百萬計的馬牛羊。馬牛羊不可能一直吃糧食。等草木完全枯萎後,可以將吐蕃軍營